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3-03-03 10:15:03
原標題:治污堅持系統觀念方能取得“1+1>2”的效果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治污堅持系統觀念方能取得“1+1>2”的效果
來源:中國環境報
劉秀鳳
江西省宜春市將排污口整治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相融合,將單一的排污口排查整治延伸至從源頭到排口的全過程管控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一個小小的排污口,背后關聯著污染治理的大系統,其中一個環節搞不好,就會影響最終的效果。這也提示我們,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強化系統觀念,多方發力,尋求綜合效應。
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切實增強系統觀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生態環境既是一個復雜、多維、客觀的自然系統,也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多領域的社會系統。遇到問題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事倍功半,費錢又費力。而堅持系統觀念這一做好生態環保工作的基本方法論,找準根源,綜合施策,才能取得“1+1>2”的效果。
云南大理對洱海進行搶救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就是統籌謀劃、綜合發力的結果。為了洱海水更清,當地不僅采取了環湖截污等工程措施,還加強周邊生態修復、取締取水口,讓蒼山十八溪的水能夠流入洱海;不僅對餐館客棧進行減量提質,還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削減農業面源污染,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和優化洱海流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采取這一系列綜合舉措后,洱海全湖透明度均值達2.29米,提升至近20年最高水平。
相反,如果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只看局部不重視全局,東鱗西爪、零打碎敲,今天廢水處理氨氮濃度超標了,就想辦法解決氨氮問題;明天臭氣濃度超標了,就趕緊上臭氣治理設備,缺少長期系統的規劃,結果往往會是錢沒少花,但新問題仍層出不窮,疲于應付。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在統籌協調上做文章。系統謀劃看似費時費力,但效果顯著,而針對問題采取單一措施雖簡單直接,但很難根除痼疾。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在廣東茂名發現,當地對小東江治理缺乏系統性,沒有在補齊污水管網缺口、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穩定性等方面下功夫,而是斥資配套一些臨時處置設施應付督察,導致小東江水質不斷下降。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管不住排放源,單純末端治理效果難盡人意。
當前,資金是各地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推動工程項目統一規劃,在符合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將資金統籌安排、精打細算,可以有效避免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切實發揮資金的整合效應,真正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生態環境投入格局,集中有限資金辦大事。比如,山東省以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為重點,支持示范縣(市、區)將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重大基礎設施整體統籌,實行整縣(市、區)一體化開發建設和運行維護,效果就很好。
當前,不少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缺口較大。在政府財政投資有限的情況下,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是補齊環境治理短板的有效途徑。但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大都具有投資需求大、項目運營和投資回收周期長的特點,要吸引社會資本就必須理順收益機制。為此,各地鼓勵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推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融入區域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通過采用EOD模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最終在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也帶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治污上避免就事論事,可以事半功倍。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還需增強系統觀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考量,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最終取得環保和經濟雙贏的效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