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3-02 09:47:03
原標題:“黨建+數字” 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黨建+數字” 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淄博職業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實施“黨建+數字”模式,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黨建引領+大數據應用
激發全員協同育人新動力
抓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學校黨組織的主責主業。將數智思維、數智理念應用到育人工作中,是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組織協同,數據治理成效突出。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三個帶頭”,黨委成員、黨支部書記帶頭研究思政教育,帶頭上黨課、思政課,帶頭聯系班級、學生,形成以上率下、層層示范的格局。把基層黨組織建在專業群和重大項目上,強化“雙帶頭人”培育,實行黨務工作者職稱、職級“雙線晉升”,實現黨建考核與績效考核充分融合。做實做優黨建帶團建,育人上協同合作、優勢互補。搭建全方位數據治理平臺,量化人才培養和學校運行狀態。實施骨干提升、熔爐淬煉等黨建專項計劃,通過數據治理平臺加強過程監督和目標完成度評測,及時反饋和改進績效考核辦法,壓實黨支部、黨員育人責任。
隊伍協同,分類聚向職責清晰。細化職責任務,聚向思政育人打造“六支隊伍”。黨員領導干部深入班級、宿舍,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排憂解難;思政教師、輔導員以信息化方式“24小時全覆蓋”跟進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服務;專業教師主動深挖思政元素,系統融入課堂教學;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組織心理健康普查和跟蹤復查;企業家、工匠大師等兼職教師現身說法,將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根植于學生心田;以朋輩教育為“活水”,構建學生干部示范性群體培育模式和長效機制,設立“班干部訓練營”,培養悟性強、素質高、能力卓越的學生干部,帶動學生共同進步。
貫通培養+數字化轉型
開創全過程育人新局面
從招生到就業有計劃、有目標、分階段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德技并修人才的必然要求,數字化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閉環培養的成熟和定型。
系統規劃,全周期思想引領。落實招生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我的眼里只有你”“教授專家講專業”等宣傳品牌,引導學生樹立技能強國責任感。抓好新生入學教育,通過形勢與政策教育、軍事訓練、校史校情主題講座等九大內容體系,厚植家國情懷,弘揚淄職精神。分級明確思想培養目標,一年級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二年級以職業精神培養為主,三年級以學生成才和終身學習理念培養為主。在此過程中,把握節點,以重大節日、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為契機,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在黨日團日、“我們的節日”開展主題活動,打造淄職特色思政課。對臨近畢業的學生開展職業發展教育課程、“一對一”咨詢、就業實踐等活動,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畢業生離校教育和校友意識教育,助力學生建立職業預期。
評價引導,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建立集支持、評價、保障于一體的大學生發展中心,呈現學生學習情況、心理健康、資助服務、素質測評等24項指標數據,定期生成學生個人發展報告。建立多維度對比分析機制,對照不同學期、專業排名和發展要素數值與標準值、目標值的差距,實現縱向、橫向和差異對比。構建學生發展質量模塊化預警機制,學生本人自警,輔導員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通過數字化、可視化的評價,引導學生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循環提升。學生自主發展研究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要素融通+信息化賦能
構筑全方位育人新范式
圍繞學生成長成才需要,把握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特點,賦能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融通思政要素,構建“一主線四融合五協同”育人體系。
“一條主線”,把牢思想總開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積極發揮黨組織育人功能。黨委帶頭踐行“雙周雙學”制度,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各黨支部、各部門堅持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融合、“雙提升”;學生積極參加“青年大學習”。加強對體制機制、項目布局、隊伍建設、條件保障等的系統設計,定期分析學校思想政治領域情況,協調推進重點任務落實。
“四個融合”,守牢育人主陣地。集聚家庭、學校、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源,將課程、科研、文化和實踐育人深度融合。“雙融合雙對接”“雙推雙創”,即思政課程融合課程思政、專業教學融合思政教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接專業院系、思政教師對接專業教師;推進思政課程創新,推進課程思政創優。搭建科研創新平臺。先后建成省、市級科研平臺34個,突出應用研究,解決中小微企業技術難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將齊文化精髓有機融入思政教育,搭建“一課兩庫三平臺”,鑄就“齊地匠心”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入選全國職業院校中華傳統美德品牌項目,獲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建立技能強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組成的實踐育人格局。引入企業生產規范,在專業實踐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實施以賽促學,鼓勵學生在大賽中精進專業技能、錘煉勞模精神;組建“淄小青”志愿服務總隊,引領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銘記責任,年均開展實踐活動400余場,累計服務56萬小時。
“五方協同”,筑牢聯動責任體。暢通育人時段和虛實空間,加強管理、服務、心理、資助和網絡協同育人。增強“質控+信息”治理能力。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黨委領導、校長治校、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新格局。增強“5G+智慧校園”應用能力。構建專業(群)智慧教學深度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專業與課程升級。打造“幸福心理”育人品牌。投入1000萬元建成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形成了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六結合”長效工作模式,獲評全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發展型資助引導學生成長。開展“展翼工程”“十佳勵志學子”評選等勵志感恩教育,提升受助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獲省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建成學校“兩微一抖一號”網絡思政媒介矩陣。開設“思政微課堂”“淄職新青年”等網絡專欄,加強學生輿論引導、文化引領。
“黨建+數字”“三全育人”模式的形成與實踐,使學校的“大思政”格局更加完善,育人成效凸顯。近三年,學生獲國賽一等獎9項,2401人獲國家勵志獎學金,81人獲國家獎學金,660人獲評省級優秀畢業生,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8萬余名,用人單位好評率達97%以上。
(張成山 杜玉英 郭少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