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3-02-28 11:54:02
原標題:鄉村游如何吃上“四季飯”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鄉村游如何吃上“四季飯”
來源:農民日報
撐油傘品瓜香,乘文舸閱運河。在天津眾多近郊農旅網上社群中,“北二堡”相關路線頻頻置頂,這個圍在田里的小村突然成為“網紅”旅游地。浸潤著濃厚的農耕文化,天津市靜海區臺頭鎮眾多農村村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小村能成為客似云來的旅游村。
目前,北二堡村探索“農旅+康養”的產業新模式,聯動“水韻臺頭”鎮域系列特色農產品,從沒有集體經濟的薄弱村發展為去年集體經營性收入51.8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的經濟強村。村民攜手走上一條區域協同發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致富路。
近年來,天津市以建設“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為抓手,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北二堡村位列其中,成為天津市首批審核通過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靜海區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起筆,將通過不斷解鎖鄉村‘富民密碼’,豐富鄉村‘振興元素’,讓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攀升。”靜海區農業農村委黨委書記、主任任永江信心滿滿,全面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正在靜海鄉野徐徐展開。
祈福樹下新歌起
從天津市中心城區驅車不到一小時,記者的車輛就駛入靜海城區,穿過一片林海,路邊一塊設計現代的指示牌“北二堡村歡迎您”赫然挺立,指引車輛來到了北二堡村。
朝暉透過層層枝葉,撒在紅磚青瓦的民宿上。初春的清晨,北二堡村內座座小院中漸聞雞鳴犬吠,村民早早開啟勞作。
該村面積160.25畝,村內共121戶,總人口僅302人。村子毗鄰子牙河,擁有碼頭遺址等文化元素,是清中期形成的自然原生態村莊。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駐村幫扶組、靜海區農業農村委的帶領下,村內已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村莊按照仿古風格統一設計裝點;村路寬闊平坦,精品民宿獨具設計,村子標志性的義渡碼頭擴建后,還搭起親水平臺,承載在村里故事的祈福樹也成為文旅新景觀。這里儼然成為“村莊版田園綜合體”。2019年北二堡村被列為天津市文化旅游示范村創建村莊、并通過市級驗收成為“美麗鄉村”。
天津市靜海區臺頭鎮北二堡村對村中義渡碼頭進行擴建,還搭起親水平臺供游人休閑嬉戲。美麗的小村,更需懂的人來。該村所在的靜海區臺頭鎮是天津知名農業小鎮,素有“西瓜之鄉”美譽,種植有麒麟、京欣、美都、黑晶等多個知名品種。
該鎮十幾個村莊種植的臺頭西瓜、甜瓜、桃、葡萄等農產品,更集結成為“水韻臺頭”特色品牌,抱團發展。“北二堡村位于鎮內腹地,耕地面積和特色農品有限,但生態環境和耕讀文化是其優勢,我們將村村聯動共同發展,以農促旅、以旅惠農。”靜海區臺頭鎮黨委書記蔣峣介紹,近年來,鎮里在該村舉辦了“西瓜節”“豐收節”等農文旅活動,吸引了來自市區的不少游客;該村碼頭的夜經濟文旅項目,也為鎮域農業產品打造了新的展銷平臺。在臺頭鎮鄉村游路線手卡上,三堡科技棚、老馬果園、犇牛采摘園、李兄莊園、綠源生態園與北二堡文化旅游村串聯成畫,一個個農業項目圍繞著文化旅游村,成為鎮域游的打卡點位。
“以海河傳媒中心捐贈的遠古時期文化石為名片,村里建設了賦有鄉愁記憶、百姓舞臺、黨建知識三方面相融合的黨建文化廣場。”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駐靜海區臺頭鎮北二堡村第一書記楊鳴義以單位文化傳播資源為優勢,帶領村“兩委”深耕村莊洼淀、耕讀和科舉文化,在村里建起農耕研學實踐基地。村子還沿子牙河發展濱水觀光游、水上游等旅游項目,結合“油紙傘節”等文娛活動和碼頭燈光夜市,進一步成為鄉村旅游新亮點。
康養產業富農民
“單靠這樣的旅游,我們吃不了‘四季’。村子地不大,發展農業和工業都受限。村子變美之后,我們要走什么路呢?”北二堡村的老村主任劉金奎說。如何克服北方農旅季節性局限,怎樣發展可持續的農文旅產業?對此,他一直有所思考。在一次出行中,劉金奎看到秦皇島等地區康養產業發展良好,就主動與高端體檢設備企業接洽,想將智能體檢、康養治療等設備引進村中民宿。“人們常說‘壽比南山’,村子跟前沒有山,但村子可以依仗大健康這座‘南山’吸引更多游客常駐。”劉金奎把想法說給村“兩委”成員,也講給一個個村民,最終把鄉村康養中心成功落在村委會里。
中心能夠通過醫學健康檢測和干預設備,為村民和游客免費篩查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等。“這套國內領先水平的康養設備可以在5分38秒內檢測220項人體指標。”北二堡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郭義停,此前是從山東考到天津的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現在,她也成為擁有豐富康養知識、推崇健康生活的“康養講解員”。2021年開始,村里利用這套先進的設備,每年為全村村民進行體檢、編制《北二堡村村民自我健康管理手冊》,村委會也掌握了更全面的村民健康大數據。
將康養設備與民宿結合,農家院變身“療養院”。穿上白大褂、口袋里插上一支筆、調試好設備數據,53歲的杜學霞上崗了。“最短13分鐘,最長30分鐘,您可以通過它調整血壓高、心律不齊等癥狀。”像是社區醫生打扮的杜學霞,是北二堡一號院民宿的工作人員。她正在為市區來的客人李先生,講解民宿臥室床頭擺放的儀器如何使用。李先生入住民宿休息時,就能享受這項增值服務。“我是旁邊村的村民,現在每天到北二堡民宿的接待中心上班,不少游客會選擇在這里住宿養生一段,其間還會到周邊村莊游玩。”除了本村村民,北二堡村康養項目也給杜學霞這樣的鄰村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
今年年初,面對集中釋放的旅游需求,北二堡村更堅定了大健康農旅游的定位。村內改造閑置民房5處建起精品民宿,提供康養床位50個;村集體日收入可達2000元。越來越多的村民申請將自家小院,提升改造為康養民宿。
鄉村農文旅的美妙就在于體驗一種不同的氛圍、感受特色的生活方式。一來一往間,游客能夠領悟農耕生活的多元參差以及慢生活的更多可能。因此,北二堡村也不斷提升康養管理體系,在營養膳食、心理健康、科學運動等方面實行集中管理;先后建成了一批集“養眼、養身、養顏、養心”為一體的健康旅游景點,如堡上人家、河洲咖啡、二堡食堂、籠式足球場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