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3-02-09 09:59:02
原標題:以“三合”促“三建”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以“三合”促“三建”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
□
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將“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標準化工作理念融入食安城市創建全過程、全鏈條,自主研發了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創新監管模式,食品安全監管看得見、管得住,取得明顯成效。
“兩化融合”,堅持一體推進,構建統一規范的治理體系
煙臺市持續深化信息化標準化“兩化融合”,打造規范、精準、高效、閉環的“數字食安”治理體系。
以標準化帶動信息化。煙臺市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標準化建設流程,打造了包含監管平臺、監管端、企業端、公眾端各模塊功能“一中心、三端口”的智慧監管體系,各模塊自成一體又互通共享,部門、企業、消費者之間實現了相關監管數據的高效協同和生態開放。
以信息化助力標準化。煙臺市發揮信息化的協同共享、智慧管理、創新賦能作用,全面梳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法律法規、崗位職責、流程環節和檢查標準,制定了13大類檢查要點、標準及366條處罰依據,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新技術,形成統一的檢查項目庫,配置了不同的電子檢查表單進行智能適配。監管人員只需在移動端按照提示選擇,就可以自動適配相關檢查流程和標準,通過上傳檢查照片、視頻等方式,自動檢查留證,快速出具結果,把人工智能算法和信息化過程控制思維貫穿于食安監管標準化流程再造全過程,此舉杜絕人為主觀疏漏,有效提升了食安治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系統整合,打破信息孤島,構建高效協調的支撐平臺
煙臺市樹牢食品安全“一盤棋”思想,以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為核心支撐,著力打破各部門、系統內和各平臺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食品安全數據共享橫向融通和上下貫通。
橫向上,煙臺市一方面與市大數據局對接,通過全市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向教育、衛健、農業農村、海洋漁業、公安等部門開放食品安全智慧平臺數據端口,為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檢查等提供數據通道和技術支持,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全鏈條數據共享和互認;另一方面,以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為核心,推動標準化快檢室建設和“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將相關數據接入平臺,實現了整合聯通。
縱向上,煙臺向上與全省市場監管基層一體化平臺完成端口對接,實現數據實時推送,向下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端口建到基層所監管一線最小單元,為基層監管人員配齊移動執法終端,基層執法數據同步上傳市局和省局,克服了以往重復錄入數據的弊端,同時上下貫通的數據通道也有效提升了監管質效。
多元聚合,推動共建共治,構建長治長效的良好局面
煙臺市融合“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創新與“互聯網+”的技術創新,著力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打造成為整合監管者、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多元主體需求的大數據平臺,初步打造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的長效共治格局。
部門監管實現數字化。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一企一檔數據庫,通過智慧監管平臺整合全市食品企業登記注冊、分級分類監管、抽查檢查等一攬子重要信息,并在GIS地圖上逐一定位,形成了智慧監管“食安地圖”。監管執法人員可以通過地圖隨時精準定位,線上實施飛行巡查,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利用廠區攝像頭等,推動線索智能發現,線上監管警示,遠程落實整改等監管全流程數字化,在線實現閉環管理。
企業管理實現數字化。上線了企業用戶端,為企業用戶開設了索證索票、晨檢、消毒、添加劑使用等管理模塊,平臺企業每天完成數據填報,便可自動生成臺賬記錄,并同步推送監管單位和人員,督促和警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全面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在監管源頭打造了“指尖上”的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
公眾參與實現數字化。開發了公眾用戶端,整合食品相關的標準規范和簡單鑒別常識,提供便捷的關聯和咨詢展示服務。廣大群眾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了解食品知識,對相關食品生產經營業戶進行信息檢索查詢,成為“半個專家”,對視頻接入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單位,還可以通過實時觀看后廚視頻,直接參與監督,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可感、可知、可評判,提升了食安監管公眾參與度和滿意度,形成了人人關注食安,人人參與監督的生動局面。
□于丁一 呂秀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