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01-04 08:51:01
原標題:擦亮大運河“金名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擦亮大運河“金名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初,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和河南等大運河沿線六省兩市在當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寫入“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或“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及相關舉措;2022年4月,位于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來自岳城水庫的水滾滾向前,京杭大運河實現了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線通水;2022年底,《關于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通過,三地政府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大運河及沿線文化資源,構建跨區域文化遺產連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
這是2022年大運河文化發展中的大事,也成為下一步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中的新起點。
要擦亮大運河這張“金名片”,離不開生態和文化。
大運河的部分河段曾經兩岸“散亂污”,污水直接排放到運河里,河水變黑了,成了附近居民眼中的“臭水溝”。隨著大運河沿線環境治理的推進,沿河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水質明顯改善,大運河重新成為水生生物的樂園。一條沿大運河綠色生態帶日益煥發光彩,為各地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加分”,成為當地百姓休閑游憩的好去處,大大增強了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化不是化石,也不是標本,而是綿延不絕的生活。流淌千載的大運河,既促進了經濟發展,也積淀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工程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千年以來除了發揮防洪排澇、內河航運的重要作用,其沿線的歷史與文化更是璀璨奪目。2014年,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符號。近年來,大運河沿線城市大力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為這些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
切實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讓大運河煥發時代新姿,將為美麗中國畫卷添上重要一筆。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筆,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將開啟嶄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