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2-29 08:26:12
原標題:濱州市文化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探索文化惠民新樣板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濱州市文化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探索文化惠民新樣板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戰線的重要使命是高質量發展。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一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文化館聚焦群眾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更新理念、提升意識,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從“一枝獨放”到“百花爭艷”。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明確部署,增強了公共文化從業者的自信和底氣?!睘I州市文化館館長李曉靜表示,新征程上,文化館系統所面臨的發展機遇可謂千載難逢。只有心中裝著群眾,公共文化服務才能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大價值。濱州市文化館將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按照上級部門決策部署,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以實際行動爭當文旅領域公共服務排頭兵。
新型服務理念贏得民心
著眼于群眾新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展示城市文明新氣象,濱州市文化館創新打造“禮樂·濱州”文化空間。兩年時間,利用該空間開展活動約400場次,打造發現非遺之美·二十四節氣文化活動,“我們的節日”中國傳統節日系列文化活動,濱州文化大講堂,“人人都是主播”線上藝術鑒賞系列培訓課程,濱州非遺傳習坊——青少年非遺知識普及、互動體驗課程,傳承經典文學沙龍等文化品牌9個,成為濱州新型城市文化服務空間的標志性場所。
2015年起,濱州市文化館啟動“互聯網+”升級行動,對館內的數字發布平臺、資源存儲空間、培訓課程傳播路徑進行多維度提升,全面引入數字技術。2021年,山東省啟動全省文化館“禮樂”數字化建設聯動模式,濱州市文化館因前期積累探索的經驗較多,被作為典型,其建設路徑獲全省推廣。
濱州市陽信縣退休教師劉嵩嶺說,因為距離較遠,無法常態化到濱州市區參加文化館培訓,但數字文化館建立后,就能夠在微信上實現在線報名、學習和觀看直播,比以往方便多了。
濱州市文化館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幾年,館內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濱州數字文化館平臺的年均訪問量,從5年前的20萬人次,如今已增至800萬人次。
濱州市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不僅提高了內容傳播的效率,還對內容制作的質量產生了推動作用。該館為擴大線上平臺知名度,打造“禮樂濱州”文化空間,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時間節點,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定期策劃傳統文化線下體驗、線上直播活動。網友可在線實現“360度全景逛文化館”,還可身臨其境參觀館內的非遺展品、美術藏品。
志愿服務模式獲得推廣
過去幾年,濱州市文化館志愿服務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效。聚焦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濱州市文化館創新工作方法,貼合本地實際,志愿服務走在全省前列。
在公益性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文化志愿服務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是繁榮發展城市文化的有效途徑。2015年,濱州市文化館遷入濱州市文化中心新館,1.4萬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怎樣更好地服務全市390萬濱州市民,成為擺在市文化館面前的重要課題。自2015年始,濱州市文化館在工作實踐中,探索了一條積極爭取和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為公共文化服務注入新活力的文化志愿服務新路徑——“文潤心田藝為民”濱州市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項目。
“文潤心田藝為民”濱州市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項目旨在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從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不斷強化形式多樣的文化志愿服務,不斷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蓋面和實施效果,從而真正提供“文藝為民、文藝惠民、文藝樂民”的高質量文化服務。
過去幾年,濱州市文化館與行業協會聯合,打造更精準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務品牌。
行業協會作為非營利性民間組織社會團體,文化館與其聯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常態化、持續性的,有相對固定服務對象、固定服務項目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另一方面,可以針對精準人群,增強精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從而形成特色志愿服務品牌。
傳統文化保護成果豐碩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多角度反映沿黃九省(區)曲藝藝術傳承弘揚、創新發展和藝術普及成果,不斷推動黃河流域文化館(站)協同合作、協調發展,11月11日至15日,中國文化館協會曲藝委員會“2022年黃河流域地方曲藝曲種調研”活動在濱州市舉行。活動由中國文化館協會、濱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化館協會曲藝委員會、山東省文化館、中共濱州市委宣傳部、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中國文化館協會曲藝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沿黃九省(區)文化館、濱州市文化館聯合承辦。
11月12日上午,調研活動啟動儀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12日下午,調研組在濱州市文化館現場觀摩了黃河流域傳統曲藝展演。在觀看了東路大鼓、毛竹板、西河大鼓、渤海大鼓、漁鼓戲等不同曲種節目后,調研組專家與演出人員就創作、表演方面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在陽信縣,調研組實地查看了勞店鎮西紀村曲藝非遺文化廣場、古戲樓、鄉村振興網紅打卡地等,了解了曲藝非遺文化廣場的建設背景、現狀及發展規劃,觀看了勞店鎮省、市級非遺項目展示。隨后,調研組到縣商務中心觀看陽信傳統曲藝節目展演,并與傳統藝人進行交流。陽信縣曲藝曲種資源豐富、曲藝藝人聚集,群眾基礎深厚。調研組充分肯定了陽信縣在傳統曲藝挖掘保護創新工作方面的努力,建議當地繼續加大對傳統曲藝曲目的搶救性挖掘記錄,建立傳統曲藝數字資源庫,更好地保護這些優秀的曲藝非遺項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