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12-01 10:02:12
原標題:辱罵教師被處罰是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辱罵教師被處罰是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安平融媒”發布消息稱,近日,王某在家長微信群內與班主任就孩子上網課遲到問題產生爭執,隨后王某在微信群內連續發送帶有侮辱人格字眼的語音,進行侮辱性攻擊。據央視網報道,接到學校報案后,當地公安機關依法對王某予以行政拘留10日處罰,并處罰款500元整。記者留意到,文末還附有一則短視頻,系王某對自己的行為道歉。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有律師指出,公安機關雖沒有披露違法行為人辱罵的細節,但對王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處500元罰款的頂格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以儆效尤的意味。實際上,不管出于何種原因,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不能侮辱他人人格,畢竟微信群屬于公共平臺。根據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可以給予行政處罰。家長若有問題,應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向學校或教師反映,堅持誠懇、耐心溝通的原則。如果溝通不順暢,達不成一致意見,則可通過與學校負責人或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溝通,以正當程序解決問題。一時情緒失控、言行有失,往往會悔不當初。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優質教育的期盼和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家庭層面多元化的教育訴求無疑給學校和教師帶來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學校一方面積極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如利用微信群、QQ群、校訊通等媒介平臺與家長進行即時交流,利用家長會、家訪、家長課堂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建立日常溝通機制,并確立好規則細則;另一方面暢通家校溝通渠道,讓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進度等及時被家長所知,也讓家長的聲音隨時被學校教師聽到。學校有一整套完善的、操作性強的家校共育溝通機制,家長熟知從班級、年級到校級家校溝通的渠道、規則與程序,才能更好地實現家校協同育人。
尤其是在疫情形勢嚴峻的當下,學生家長和教師承受著較大壓力,更需要做好家校溝通,雙方攜手共渡難關,減少孩子長時間在家上網課所產生的負面情緒,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進度。而在暢通家校溝通時,一個需要關注的點是法治意識的提升,即無論學校和家庭都要尊重制度、敬畏規則。要本著法治精神,知法懂法,學會合理合法地表達教育訴求。畢竟包括家校微信群在內的溝通平臺并非法外之地,家長和教師要秉承平心靜氣理性溝通的基準,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這既是家校共育的內在要求,也是尊師重教的良好表現。
缺乏法治意識,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在微信群辱罵教師被處罰,實則是為全社會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課,讓公眾看到了無視乃至違背公序良俗的嚴重后果。以此為鏡,家長和教師都注意約束自我言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共同打造良好的家校關系,這樣才會形成教育合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作者系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學教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