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9-08 09:15:09
原標題:?舞出老百姓的文化底氣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張 影
日前,第十九屆群星獎舞蹈類決賽在線上展開,入圍的28件作品充盈著群眾智慧和文化自信,全方位展示了新時代群眾文藝創作的新成果。
融入時代元素,讓傳統民俗煥發出新的活力。《擺出一個春天》取材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族傳統民間舞蹈“擺舞”,融入拉祜族《四季調》《舂鹽巴辣子調》和拉祜族打擊樂節奏,展現瀾滄拉祜族群眾感恩好政策、唱響新生活的真摯情感。《盛世刀芳》以朝鮮族傳統舞蹈“刀舞”為背景進行創作,將民族特色的服裝、鏗鏘有力的舞蹈、精心編排的劇情融入舞蹈之中,展現朝鮮族人民溫婉嫻淑及灑脫明朗的個性。《游牧漢子》以草原牧人彪悍豪放的性格設計,展現游牧人對故鄉的眷戀。《長鼓悠悠》以瑤族傳統長鼓舞為切入點,跳出了廣西特色。“二魁摔跤”是滿族民間花會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舞蹈《暢想二魁》以二魁師傅與年輕徒弟的傳承故事為核心,展現傳統“二魁”的激烈摔跤動作在新老藝人的手中得到創新性發展。《拔河賦》借“拔河”這一中國傳統運動項目,體現“超拔山兮力不竭”的中華民族精神。《夜了天》取材于廣西崇左壯族“三月三”夜歌圩的場景,演繹了崇左壯鄉青年男女在夜歌圩中傳情達意的情景,呈現了民族地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山西太原市聾人學校演出的舞蹈《燈兒盞盞盼兒歸》借年節民俗文化“添倉點燈”表現闔家團圓、喜迎新春的美好愿景。
不少作品講述脫貧故事,反映鄉村新貌。《步步高》源自援藏文化干部在西藏對口幫扶的故事,講述粵藏兩省區開展精準幫扶對口共建工作,譜寫漢藏一家親的動人事跡。《致富果》通過描繪在致富帶頭人的帶領下實現產業致富、科技興農的動人故事,謳歌了一曲新時代陜北老區鄉村振興的壯美贊歌。舞蹈《村里來了新書記》采用山東秧歌的舞蹈元素及語匯,表現了扶貧路上,駐村第一書記深入山區、扎根大地,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奔小康的故事。舞蹈《就愛那片田》描繪了巴山女子在田間勞動的場景,展示出新時代巴山女子對家鄉的無限熱愛,折射出新農村蘊藏著的無限生機。
源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星獎作品的重要元素。《行鼓行》選取國家級非遺項目“韓城行鼓”的核心元素進行全新編創,展示出黃河漢子擊鼓行船、激流勇進、勢不可擋的英雄氣概。《定瓷》用舞蹈的形式體現定瓷白如玉、聲如磬、薄如紙的特點。《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曲陽石雕為藍本,再現了曲陽雕刻工匠英勇無畏、矢志不渝雕鑿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動人故事。《戤壁聽書》將評彈曲調、老物件道具、方言等姑蘇符號融入表演中,描繪了百姓聽戤壁書時的百情百態。女子群舞《擂鼓聲聲迎歸帆》以浙江溫州洞頭非遺項目“腳擂鼓”為基礎,謳歌海島人民的幸福生活。《國風墨韻》以中國古典舞為載體,融入太極元素,萃取中國畫、書法的精髓,頗具國潮風。
平凡人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堅守西南邊境線,風雨無阻巡邊55年,行走10多萬公里,和界碑同生,視界碑如生命……《生命界碑》講述佤族老人巖聰的真實事跡,激發起愛國情懷。舞蹈《生命之渠》通過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帶領群眾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渠”的情景,表現了當代愚公精神。《逆行者》以醫務人員甘如意單車騎行300公里返崗歸程為素材,刻畫和歌頌了抗疫中逆行者無私奉獻的精神。《星空下的高鐵衛士》講述了一支扎根浙江湖州的高鐵檢修隊披星戴月堅守崗位的故事。《裝臺》用質樸的舞蹈語言闡釋“裝臺人”,反映了群文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兩室一廳》通過每一次全家福照片的變化,傳遞出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深情、最柔軟、最動人的情感,珍惜當下生活,訴說人間值得。
弘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與妻書》展現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給妻子寫下絕筆信的情景,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南海隨想》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紅了波濤滾滾的南海,換來海南解放的紅色歷史。舞蹈《你好 小號手》以青年一代跨時空的對話,透射紅色文化的接續傳承。《曙光》通過小報童在新舊中國的生活對比,謳歌了新生活、新時代、新征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