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2-08-30 09:00:08
原標題:多措并舉調動積極性,促女大學生充分就業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提示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發展的權利。《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對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提出了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本文作者認為,家庭學校社會應協同構建寬松的就業環境,推進女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引導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女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 郭福亮
就業是女大學生融入社會的主要形式,是女大學生實現社會價值、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黨和政府歷來重視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問題,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參與經濟發展的權利和機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對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提出了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筆者認為家庭學校社會應協同構建寬松的就業環境,推進女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引導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女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當下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然而,受疫情和國際緊張局勢等多重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仍然存在。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
目前,穩就業等政策持續發力,就業狀況逐漸改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據麥可思研究院調研的2021屆畢業生就業數據指出:截至4月中旬,男性應屆畢業生收獲錄用通知和簽約占比分別較女性高出13.4%、11.8%,簽約率為女生的兩倍多。與男生相比,女大學生存在就業空間較小,崗位不理想,就業率較低,就業層次低,同工不同酬,擇業時間相對較長等問題。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晉升、解聘等環節仍存在隱形性別歧視,“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同時,一些女大學生求職觀念不合理、對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的認同,導致她們就業創業積極性不高;一些女大學生創業不僅缺少資金,更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家庭支持;社會上出現的消極悲觀、“躺平”無為等負面心態也造成一些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慢就業”“消極就業”的現象;一些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等靠要”觀念,依靠各方催促就業,過度依賴家庭,缺乏干事激情和就業主動性。
促進女大學生充分就業對策
關于保障女大學生平等參與經濟發展的權利和機會,實現女大學生社會價值,促進女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筆者有如下幾個建議。
一是構建寬松的就業環境和社會文化,為女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政府需建立公共政策與措施,健全反就業歧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暢通就業性別歧視投訴和處置渠道,促進女大學生平等就業。利用輿論宣傳營造支持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良好就業環境。轉變企業觀念,扭轉其招聘時存在的就業性別歧視,引導增加女性就業崗位,給予男女平等的展示機會,對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開展多方聯合約談工作。逐漸完善社會生育成本分擔機制,對招聘時保障男女平等的企業給予稅費減免、融資貸款等鼓勵,減輕企業用人成本和顧慮。
二是學校要立足長遠,推進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就業指導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通過勞動教育幫助女大學生端正勞動態度,強化專業能力。搭建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和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將勞動教育中與就業創業指導融合,把勞動的種子深植在女大學生心中,培育女大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職業精神,養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格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學校要持續優化女大學生就業服務,從入學開始,幫助女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朝著目標努力,避免就業“臨時抱佛腳”。可以針對性地挖掘一批適合女大學生的崗位信息,督促女大學生積極主動實習、應聘,發揮就業創業見習效用,實現人才與職位雙向“精準匹配”。構建“多位一體”的就業創業幫扶機制,尤其是為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和家庭困難女大學生提供幫扶,開展結對幫扶行動,掌握她們的就業動向和精神狀態,幫助她們緩解焦慮和就業壓力。
三是充分發揮家庭在女大學生就業中的積極作用,多方共同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子女成才就業是一個家庭的大事,日常家庭教育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重視培養孩子自立、勤奮的品質。就業過程中,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調動家長積極性,發揮家庭社會關系在女大學生就業中的渠道作用,為女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信息,引導家長正確認識當下就業形勢,對女大學生就業方式、職業選擇、地域選擇理性對待,給子女足夠的空間,避免女大學生對家庭過度依賴,鍛煉她們面對困難、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是積極引導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積極性和主動性。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正在脫產備考公務員的和在國內讀研的2021屆畢業生中女生占比55%;在考公應屆畢業生人群中女生占63%。這反映出目前部分女大學生擇業求穩心態較為嚴重,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很多女大學生更是自嘲“小鎮做題家”,努力做題,卻一再碰壁。這就要求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明確成才目標和個體期望,增強就業意愿和就業價值認同,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女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并不意味著放低門檻,隨意就業,而是要求女大學生腳踏實地,合理調整自己的職業期望、職業規劃,正確認識自身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價值,保持積極的就業心態,打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就業觀。鼓勵女大學生發揮專業所長從事靈活就業,通過逐步完善靈活就業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制度政策,激發她們為家庭和社會貢獻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家庭學校社會應協同構建寬松的就業環境,多措并舉促女大學生創業就業,讓她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用拼搏奉獻成就夢想,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為山東女子學院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