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2-07-31 17:36:07
原標題:山東沂南:村里來了“特派員”
來源:沂南縣委宣傳部
“這是個大貝貝南瓜,這種南瓜的產量高、銷路好,畝產能到5000斤以上,按照每斤1.5元的收購價,一畝地就能收入7500元,收獲完還能接著種玉米,很劃算。”7月21日,在山東省沂南縣湖頭鎮的趙家洼村,駐村鄉村振興特派員朱月妹正在給黨支部創辦合作社的社員們講解著她引進的南瓜種植新品種,鄉親們圍坐在她的身邊,聽得很認真。
朱月妹是沂南縣眾多鄉村振興特派員中的一員。今年以來,沂南縣圍繞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提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并按照“一村一員”標準,從縣直單位中選派了296名鄉村振興特派員到基層一線開展聯系幫扶工作,沂南縣的鄉村到處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服務鄉村的“聯絡員”
“牛書記,這條街兩側的花池子里可以撒點格桑花種子來點綴,花錢也不多,綠化、美化的效果還挺好。”在蘇村鎮牛家小河村,駐村鄉村振興特派員吳群烽正在指導村里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今年我們村納入了全鎮鄉村振興銜接集中推進區,資金、政策傾斜力度很大,是村莊發展的大機遇。”牛家小河村支部書記牛煥恩介紹說,“特派員在打造省級美麗鄉村方面很有經驗。來到村里后,她幫助我們出謀劃策,敲定了村莊主要道路綠化方案和黨群服務中心的設計方案,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
鄉村振興特派員發揮的就是帶政策、引資源、興項目、指路子的作用。他們到村后深入一線,幫助村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建立起村級發展的需求清單,精準對接縣鄉有關部門單位解決,推動各類發展要素向鄉村一線流動,確保上級有關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在鄉村及時落地,成為了服務鄉村的“聯絡員”。
社情民意的“收集員”
在縣委組織部組織三科,工作人員劉長璽正忙著分發走訪記錄本,“鄉村振興特派員有一項職責就是收集社情民意,我們將定期匯總鄉村振興特派員收集的村莊需求等情況,并轉交給相關的部門去辦理,還要跟進督促辦理情況。”他說道。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這次選派的鄉村振興特派員中,80.6%的有鎮村工作經驗,熟悉基層,除此之外,大部分還都是單位的業務骨干,熟悉政策、敏銳性強。縣里專門印制工作手冊,不僅記錄到村工作開展情況,還要求特派員們進村入戶,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深入排查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苗頭和隱患,當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員”。自選派工作開展以來,累計排查上報各類信息1160余條,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420余件,有效打通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項目建設的“協調員”
今年,沂南縣大莊鎮廟官莊村盤活了閑置廠房,吸引了全景制衣公司在此建立制衣加工點,把生產車間搬到了群眾的家門口,不僅解決了村內165名群眾的就業問題,也為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在駐村鄉村振興特派員郭華的幫助下,廟官莊村分別建立了村集體現有資源供給清單和村莊長遠規劃需求清單,積極對接了5家企業合伙人資源,進一步找準了村企雙方合作的落腳點。
今年以來,沂南縣啟動富裕村居建設,在深化村黨組織創辦合作社、開展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等工作基礎上,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特派員協調推動作用,通過梳理村企供給要素、村企需求愿望、風險評估“三張清單”,在村企合作上牽好線、搭好橋,并協調解決合作中的困難問題,成為了項目建設的“協調員”。截至目前,已達成村企合作項目224個,已達產的項目89個,撬動社會資本12.71億元,受益群眾1.2萬戶,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578萬元,實現村增收、企發展、民致富。
聚焦鄉村“五大振興”任務目標,沂南縣實現了全縣296個行政村(社區)鄉村振興特派員全覆蓋,同步打造了一支密切聯系群眾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也正是通過選派鄉村振興特派員,沂南縣激活了鄉村發展“強引擎”,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著力構建起黨建引領下的城鄉互通共建、融合發展新格局。(尹君聶飛 陳增艷)
[ 責編:董大正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