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2-06-27 19:46:06
原標題:山東東營: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東營6月27日電(顧玉雪)渤海灣畔,黃河尾閭,盛夏的陽光照耀著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山東東營。曾經的鹽堿荒灘,如今正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機遇,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加快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2000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和千億級石油裝備及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攬九曲黃河、迎四海賓朋。
今天的東營,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投資興業正當其時。
牢記“國之大者”,志合不以江海之遠。近日,由山東省國資委和東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央企省企東營行”成功舉辦,近百名央企省企代表為了同一片熱土而來,共商服務黃河國家戰略大計,齊奏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厚植新經濟沃土:高質量發展煥生機
位于東營市龍躍湖景區的勝利油田萊113示范區,是企業家們考察之行的第一站,也是CCUS項目大顯身手之地。
CCUS是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絕活”之一——二氧化碳補給、利用與封存技術。這些技術的核心是,將捕集之后的二氧化碳注入油層,這樣既可提高采油率,又能實現二氧化碳“入地為寶”。
作為實現化石能源“碳中和”的“兜底技術”,這對于保障能源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誰領先掌握CCUS全鏈條工程技術,誰就贏得了產業的未來。
在萊113示范區,可以看到我國首座撬裝移動式二氧化碳注入設備。據工作人員介紹,注入系統采用全密閉注入方式,內置高壓氣液分離裝置,可將注入過程中汽化的二氧化碳回收至儲罐中,實現了注入過程中的凈零排放。自去年10月正式投產運行以來,已注入封存二氧化碳近萬噸。
勝利油田的“碳中和”設想正在加速成為現實——以CCUS為抓手,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實現油氣產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消納用戶潛在的碳排放,吸納區域碳排放,爭做“碳達峰”“碳中和”的引領者。
從激情燃燒的戰天斗地,到與時俱進的科技創新,見證了石油工業轉型跨越發展。
“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以來,我們牢記殷切囑托、扛起央企使命,創新探索一條油氣能源與新能源并舉、降碳與碳利用并重、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行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牛栓文說,近年來,勝利油田與東營市堅持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共建清潔美麗的黃河三角洲。
厚望如山,奮楫爭先。
“在汽車催化系統中,鉑、鈀、銠貴金屬的成本占到70%,但我國鉑、鈀、銠貴金屬又比較稀缺,95%依賴進口,特別是我國國六標準實施后,國際鉑、鈀、銠貴金屬價格短時間內暴漲6倍。”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副院長趙偉說。
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解決新材料行業應用中的“卡脖子”問題?
“面對原材料的制約,研究院和濰柴動力聯合攻關,通過對稀土材料的不斷創新,實現了鉑、鈀、銠貴金屬使用減量以及回收和循環利用,有效破解了我國鉑、鈀、銠貴金屬資源短缺的困局。”趙偉介紹,國內唯一的稀土催化領域國家級研發機構2019年8月落戶東營后,協助濰柴動力實現天然氣發動機后處理催化劑貴金屬減量70%,年節約采購成本30億元。
長期以來,尾氣處理催化劑行業一直被國外企業占據壟斷地位,但如此“高大上”的產品,如今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出園區就可完成。
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器的生產過程中,涂覆階段用到的稀土催化材料、涂覆技術等便是由稀土催化材料產業鏈的龍頭——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研發的重要成果;作為載體的蜂窩陶瓷,則產自該區功能陶瓷材料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山東國瓷功能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在如今的東營,產業鏈之間不僅縱向延伸,鏈與鏈之間也產生了“化學反應”,相關聯產業鏈橫向聯合、抱團發展,崛起了“葡萄串”經濟。
科研與產業聯姻:開啟地企合作新篇章
6月22日,山東黃河生態發展集團、黃河鹽生植物研究院在東營揭牌成立——這是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應時之舉,也意味著科研與產業聯姻互補的有效實踐。
“去年,我們成立了土地集團東營公司,今天完成了山東黃河生態發展集團的揭牌。我們把兩個公司一體化運作,把東營作為主陣地、主戰場,共同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助推東營高質量發展貢獻山東土地力量。”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展寶衛說。
圍繞黃河國家戰略布局,六大產業板塊呼之躍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的保護、修復和治理為代表的黃河生態;以種子工程和鹽生植物精準選育為代表的黃河科創;以糧食安全、鹽堿地綜合利用、適鹽性作物產業化推廣、新生土地開發利用為代表的黃河糧倉;以風能、光能、水能、生物質能等綠色低碳能源開發為代表的黃河綠能;以特色生態風光、多彩文化打造黃河流域文化長廊為代表的黃河文旅;以開展投融資和資本運作為代表的黃河資本。
目前,黃河集團已儲備項目34個,其中黃河生態類項目21個、黃河科創類項目3個、黃河糧倉類項目5個、股權合作和股權投資類項目5個。正在實施推進的項目13個,總投資13.2億元。
“到‘十四五’末,公司資產規模力爭達到50億元、營業收入實現30億元,建成全國鹽生植物品種選育種植的頭部企業、全國一流的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企業。”山東土地集團副總經理葉建軍說。
落戶省黃三角農高區雙創中心的山東黃河鹽生植物研究院,由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與省黃三角農高區共建共享。
“我們將以東營市和省黃三角農高區的發展需求為導向,廣泛借助中科院、農科院的力量,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將黃河鹽生植物研究院持續做大做強,為東營市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黃河國家戰略的落實落地提供科研平臺支撐,構筑黃河流域的科研高地,助力種子工程和國家糧食安全。”葉建軍說。
東營,這座昔日的“山東北大荒”,在此次活動期間,各縣區、市屬開發區、黃三角農高區和有關企業與中央企業、省屬企業、知名高校和民營企業共簽署合作項目53個,計劃投資額約850億元,涉及新能源、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制造、金融、航空、新材料、海洋經濟等20多個行業領域。
放眼今天,東營市的城市體量、發展層次早已今非昔比,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了資源型城市的華麗轉身。
“東營市牢記總書記囑托,用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主動把握新階段招商引資的新特點,系統謀劃新時期合作共贏的新規劃,近期,東營市委、市政府已陸續與山東省能源集團、恒豐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企業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推動了企業和地方的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東營市委書記楊國強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