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2-06-21 21:12:06
原標題:“三夏”進行時|“麥收三件套”下崗了
來源:東營日報社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6月16日上午,在廣饒縣李鵲鎮鮑家村的農田里,七八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麥浪翻滾,機器轟鳴,看著辛苦一年的成果即將收獲,豐收的喜悅映在了農戶的臉上。
村民鮑延源一大早開著農用三輪車來到麥田里,等著收割自家小麥。看著離收割還有一段時間,他隨手掐了幾株麥穗,用手一搓,把麥粒放在嘴里一咬,聽到嘎嘣的響聲。“今年沒遇到極端天氣,小麥水肥充足,病蟲害防治到位,肯定又是個豐收年!”鮑延源家有26畝地,全部種的是濟南17強筋麥,對于這個種植多年的品種,當地人對它一直情有獨鐘,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抗倒伏,平均畝產在1000斤以上,鮑家村2600多畝地近9成種的是濟南17麥子。
9點剛過,收割機開到了鮑延源的麥田里,幾位村民圍了過來,沿著收割機走過的地方,蹲下身子看掉粒情況,找了很久,才找到幾粒干癟的麥粒。“新機器割得就是干凈,麥子成熟了再掉地里很心疼。”“現在糧食很貴,農機手們也知道咱種糧食不容易,在作業時適當控制車速,減少小麥落地損失。” ……
就在大家談論的時候,收割機已經開回來了,在地頭停穩后,開倉放糧。只見金燦燦的麥粒被傳送到車斗里,鮑延源的興致更高了。“現在麥收從田間地頭直接拉到糧食收購公司就完事了,減少中間環節也就減少了小麥損失。”今年麥收,鮑延源與往年有很大不同,農用三輪車上除了用于鋪設車斗防止漏粒的篷布和翻折麥子的大號鐵锨外,再也沒有其他麥收農具。這在以往,曬糧用的摟耙子,裝糧用的鐵簸箕,存糧用的編織袋子,麥收三件套,一樣不能少。
跟著鮑延源的農用三輪車來到廣饒縣盛凱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糧庫區,賣糧的車輛停滿了院子,兩座高聳的烘干塔開足馬力對剛剛收獲的小麥進行烘干處理。質檢員用儀器測量了一下,鮑延源的麥子16個水分。按照當日小麥13個水分1.58元/斤的市場價,公司給的價格是1.52元/斤,鮑延源很滿意。總經理賈立強介紹說:“進入麥收旺季以來,公司每天需要經過烘干后入庫的小麥在400噸左右,占到當日收購量的五分之一,除了種糧大戶因晾曬困難選擇小麥從田間地頭直接賣到公司外,很多中小農戶也認可了這種方式,省去了曬糧——存糧——賣糧中間環節,省時省力,還減少了糧食損失。”
12:45,隨著最后一車小麥過磅完畢,鮑延源今年的麥收就完成了,前后只用了大半天時間。之前,麥子收下來后,鮑延源跟家里人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麥子收獲了,發愁的是麥子晾曬問題,除了自家院里院外攤滿麥子,還要找其他地方晾曬。天氣晴好的情況下,三四天才能曬完,遇到陰雨天氣,差不多要用一周的時間才能讓麥子入倉。而且鳥類啄食、家畜家禽搶吃、過往車輛碾壓以及丟撒到路邊等等,都會帶來一定損失。提到入倉,鮑延源直咧嘴:“家里的偏房滿滿的,編織袋子垛得比人都高,都是用肩膀一袋一袋硬扛上去,麥收下來,累得身上掉幾斤肉。”如果不小心進了水,麥子受潮或者蟲蛀了,又會造成損失。所以,今年麥子收獲后,他直接賣給了糧食收購公司,也讓自己使用多年的“麥收三件套”下崗了。
等算完賬,鮑延源看著手里的存單,心里樂開了花。小麥平均畝產1126斤,減掉里面的水分,平均畝產量比去年高出了30余斤,而且價格每斤比去年同期高出0.25元,總收入多了8200余元,減去今年比去年多投入的水電、農藥和肥料成本4000元,今年鮑延源多收入了4200余元。省出的時間外出打工,又是一筆小收入。“這么說,今年麥收你不用再掉膘了?”“不是不掉膘了,而是長膘了,收入高了嘛,心情好,肯定得長膘了。”莊洪鑫
[ 責編:董大正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