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6-21 10:07:06
原標題:探索“共享區域”游戲 培育幼兒核心素養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山東省昌邑市邑城水岸幼兒園堅持“共生”“共享”“共融”“共長”理念,尊重兒童學習與成長的內在規律,多舉措營造共生文化氛圍、探索“共享區域”游戲方式,培育幼兒核心素養,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拓展游戲空間 探索資源共享
幼兒園擺脫游戲空間、游戲材料等限制,積極探索共享游戲資源,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緒情感,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全面發展。
一是創設“6區14室”共享游戲區,在教學樓走廊公共區域創設搭建區、騎行區、科學區、閱讀區、表演區等6個游戲區,14個班級再每班建設一個不同主題的游戲區,這樣6個區就變成了20個區,極大地擴展了幼兒的游戲范圍,豐富了游戲內容。
二是設置班級“共享區域”海報、“共享區域”標識、樓層導引圖等,指明區域所在班級位置,說明游戲的規則、玩法,便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
三是根據三個年齡段幼兒游戲經驗的共同點投放材料,融合幼兒的游戲經驗,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活動情境,從而獨立、自主地選擇問題情境開展探索、交往、合作等活動,培養生活、游戲、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形成活動機制 實踐共享游戲
幼兒園確立“共享區域,共享快樂,共同發展”的核心理念,形成《“共享區域”游戲模式實施方案》,并加以實施。
一是確立總體目標和分年齡目標,成立研究小組,通過每月開展的研討、反思、分享、觀摩、評比等活動,就游戲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解決方案進行互動分享,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活動效果。
二是定點、定人、定職責,確定每個游戲區域的具體負責人,明確負責人的職責,這樣有利于教師重點觀察、分析、引導,將區域游戲做精做細做深。
三是將每周二、周四下午確定為“共享區域”游戲時間,每次至少一小時,其他時間為材料調整和級部研討時間,促進了“共享區域”游戲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四是每學期更換區域游戲責任人的時候,確保游戲內容、游戲目標、歷年檔案資料的順利“移交”。這一系列措施推動“共享區域”游戲模式向體系化發展。
抓好要素環節 促進游戲開展
為促進“共享空間”合理使用,幼兒園抓好各環節實施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幼兒游戲體驗感,促進共享游戲有效開展。
一是堅持“漸進式共享”的原則。讓幼兒先熟悉本級部四五個區域的共享游戲內容,再到其他級部的“共享區域”開展游戲,游戲人數由少到多,游戲范圍逐漸擴大,最終實現全員游戲共享。
二是實施“大帶小”的游戲策略。在共享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大年齡段幼兒的經驗引領給小年齡段幼兒提供了更加接近自己“最近發展區”的示范,也讓大年齡段的幼兒體會到照顧弟弟妹妹的快樂和更多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三是教師有效指導。教師時刻遵循“共享”理念,樹立自主性原則,不斷挖掘幼兒的興趣點,使“共享區域”游戲的內容、設備、材料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滿足不同幼兒的游戲愿望,使幼兒對各區域游戲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加游戲活動,激發探索和創造的勇氣。
四是貫徹“幼兒自主”的游戲理念。在“共享區域”游戲里,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內容和游戲材料,在教師引導下自發交流,積極地表達情感、共享快樂。
建構共享課程 實現幼有優育
幼兒園結合幼兒發展的共性,發揮“共享區域”活動自主性、探索性、多樣性、層進性、情境性、互動性的優點,遵循師幼共商共建的原則,設計“幼兒園‘共享區域’游戲課程”。
一是擬定確切的各年齡段發展目標和各月份發展目標,每個游戲區都針對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分別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使教師組織活動時重點突出,設計“共享區域”游戲方案時有據可依。
二是充分了解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已有經驗、興趣需要、年齡特點,甄選出適合“共享區域”游戲課程的主題,如“美麗的春天”“多姿多彩的秋天”“我和我的祖國”等,系統地規劃與安排課程內容,每月圍繞一個大主題。
三是課程內容設置涵蓋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每個主題課程結構完整,包含主題由來、游戲準備、游戲玩法、觀察要點、指導建議、價值分析、教師的反思等。
四是對“共享區域”游戲課程實施全面評價,如“共享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教師指導行為、游戲材料的適宜性等。對教師的評價主要針對教師的游戲指導水平,對幼兒的評價則側重于幼兒的情緒發展、交往能力、合作情況、整理技能、規則意識、參與興趣等。
“共享區域”游戲模式打破了班級界限,開闊了幼兒的視野,營造了一個井然有序又充滿新鮮感的教學環境,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使幼兒園整體區域活動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
(藺曉云 徐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