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6-16 09:30:06
原標題:把教師發展融入日常教育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學校發展,教師成長是“第一要務”。學校要發揮引擎與助推雙重作用,既要重視群體的通識教育,又要注重個體的特色培養,促進教師團隊的優質、特色、專業發展。山東省青州市海岱學校是縣域內的優質校,究其根本,就是我們在教師團隊建設上用心、用力,從五個方面把教師發展融入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日常。
策略一:“幸福文化”筑精神高地
海岱學校一直在通過創設“幸福教育”品牌來幫助教師找到價值歸屬。
海岱學校建校以來踐行“走山水路,為仁智事,做幸福人”的核心價值觀,經過多年風雨磨煉,這個價值追求已經提煉為“海岱精神”,成為滋養教師專業發展的“幸福文化”,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滋養師德師風,引領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海岱學校注重培育仁愛、忠誠和無私的教師品格,倡導教師遠離低俗,建設精神高地,真正做到“行為世范”。通過開展“學楷模、講奉獻”活動、“我為海岱獻青春”大講壇等,在師德師風上力求做到觀念統一、行動一致。學校還誠邀學生、家長、社會對全體教職工進行監督。
二是,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理念。為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學校把閱讀作為引導教師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為每位教師贈送書籍,組織開展“品讀教育經典,回歸育人本真”主題閱讀活動,從中領悟怎樣完善自我,實現自身價值,享受幸福生活。
除此之外,學校開展“我心中的理想學校”“自主課堂之我見”“徜徉在幸福的課堂上”等一系列學術沙龍,引導教師做淡泊名利的人、有自信的人,讓教師深切感受到人格被尊重、生命有價值,感受著自身和學生成長帶來的雙重幸福。
策略二:聚焦課堂搭成長支架
課堂是師生成長的主陣地,教師發展更離不開課堂。
2009年起,海岱學校在縣域內率先落實“三四五高效自主課堂”、加入濰坊市“雙改聯盟校”和“教學評一致性”實驗試點工作等重大動作,瞄準的都是課堂。在一步步的探索中,海岱學校以“仁愛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為底色,打造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仁智”課堂。“仁智”課堂構建起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仁智課堂”體驗式“6411”課堂教學模式:“六步”為導學、自學、互動、展示、檢測、拓展;“四環節”為質疑、展示、交流、深化;“一中心”是指以學生自主全面發展為中心;“一為本”是指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
轉變教與學方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走過場、扎實有效,教師需要在學習和反思中不斷改進教學。為此,學校編選出版月刊“教師專業發展與能力建設叢書”包括《職業道德與教學規范》《現代課堂》等供教師閱讀,給教師具體又實在的課堂指導。圍繞課改,學校多次組織“我說我的課改故事”“創造幸福的課堂體驗”“我的教育故事”等征文活動,結集出版《幸福時光(課改故事)》系列叢書。學校還多次組織骨干教師走進名校,實地觀摩學習,與同行深入座談,交流碰撞。
學的目的是轉化,是應用。學校采用“課堂全員過關制”,先由學校課改領導小組通過聽評課選出各學科組的骨干教師來上示范課,然后再以學科組為單位,上好“過關課”。不達標的教師在學科組的幫助下,重新設計課堂,直到達標過關。
在改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教學現狀自主規劃提升進程,尤其尊重首創精神,鼓勵先行教師大膽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個人教學風格。
優化課堂,需要集體的力量。學校成立了課例研究小組,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在反反復復的觀課、磨課、評課過程中不斷改進、優化課堂。在寒暑假,各學科團隊會對各學科課程進行研討、挖掘和重組,設計出版了《幸福時光——自主探究導學案》系列叢書,為教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架。
策略三:課題研究求真求實效
立足于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實際問題進行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特色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海岱學校本著“且教且學且研,求真務實有效”的原則,鼓勵教師們扎實開展教育課題研究。
在組織上,強調保障。學校實行“校長負責—科室主抓—學科(課題)組實施”的三級科研網絡,做到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明確,人力物力保障,確保課題科研正常、有序地運作。
學校重視以展評促交流,打造精品。在每年的“小課題項目申領展評”活動中,教師們精心制作課件,依次上臺展示,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共建學校的教科研交流和展示平臺。
課題團隊著重關注課堂改進、課程體系構建等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讓課題研究來源于教學,最終再反哺教學。成果一點一滴積累,學校編寫的《初中語文寫作序列化訓練》獲“濰坊市政府成果一等獎”“山東省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參與研究的山東省基礎教育改革項目“縣域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探索與研究”榮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策略四:校本研修激發內驅力
加強組織管理,規范、完善校本研修制度體系,有助于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
海岱學校制定了《教師工作量化評估細則》《校本教研與教學常規考核細則》等制度,加強對教師的聽課記錄、導學案、備課、學生作業等教學常規的規范化管理和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及時反饋。
在海岱學校,教研組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主題教研活動,備課組每周開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動,每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集體備課,校本研修成為學校工作常態。同時,為了提高日常教研實效,學校領導分工包靠教研組,對備課程序、內容與實施進行全面監管,集體教研活動效益大幅度提升。
校本研修的主要內容是集體備課,為了確保集體備課扎實有效,海岱學校實行“四四四二”清單管理。具體過程為,落實整體“四步”清單,即個人初備—備課組的集體備—個性化備—上課、聽課之后再“補課”;落實聽課“四要點”清單,即要善于捕捉亮點、發現他人在教學中的不足、學習重難點的解決方法、多進行換位思考;落實課后反思“四記錄”清單,即“記”教學中的“得”“失”“疑”和教學后的“新”;落實學情“兩關鍵點”清單,即重視學生上課的“展示創新點”、跟蹤學生課下的“反饋疑惑點”。
面對校本研修中的學習需要,海岱學校結合學校實際針對新入職教師、勝任型教師、骨干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導師型教師實施分類培訓,引導廣大教師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和年度發展目標,培訓學習與崗位聘用、培養培訓、考核評價、績效激勵實現有機結合。
作為教學改進“七校聯盟”的盟主,學校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與盟校共享優質資源,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教科研活動,如期中檢測分析研討會、“同課異構”課堂交流等,推動聯盟校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策略五:激勵關懷追求高質量
在激勵教師上,海岱學校有多把尺子、多個平臺,但原則很明確,就是要凝聚教師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人心和干勁兒。
在精神激勵上,學校每年舉辦“名師大講堂”,開展以名師示范課、骨干教師公開課、青年教師提升課為主體的系列聽評課活動,展現教師的課堂風采;開展評選校級最美教師、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分別搭建發展平臺。
在薪資待遇上,優化績效機制,鼓勵能者多勞。學校建立了符合學校實際的績效工資發放機制,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運行多勞多酬的日常績效管理和期中、期末優勞優酬的績效工資發放機制,實施崗位目標激勵機制;制定自聘教師校齡工資增長機制、考核分級競聘機制、校內職稱晉升機制。
在人性關懷上,讓教師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手段很多,比如教師節橫幅祝福、書籍贈送、鮮花斗艷,重要節點看望困難教職工及家屬,主動幫助解決后顧之憂,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等。教師心情舒暢了,教育教學才可能更有干勁兒,更有創造力。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青州市海岱學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