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06-08 07:07:06
原標題:讓孩子們感知生態文明重要性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點評】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一堂堂生動的生態文明教育大課火熱開展,一株株“綠色樹苗”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氣候變化問題復信英國弗朗西斯·霍蘭德學校小學生時強調的,“中國各級各類學校都十分重視生態文明教育,中國小學生們都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節能環保的良好習慣,學習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持續推動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教育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樹牢生態文明理念,培養綠色低碳、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是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當前,深化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要進一步讓環保意識扎根于孩子心中,將綠色的種子種進下一代的心田。
在學思結合中,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深化生態文明教育,要立足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依托,既圍繞森林、河湖、土地、濕地、糧食等自然資源開展自然教育,又立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和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開展人文教育,在向青少年普及生態文明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其生態文明意識。傳承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這是我們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思想寶庫。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等,都能給人深刻啟迪。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把握中華文明“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的智慧,增強取之有節、用之有度、克己尚儉的意識,深刻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我們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絕佳的教材。要用好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向廣大青少年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彩故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內化于心。
在知行合一中,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深化生態文明教育,要讓學生在行中學、行中悟,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實踐者,用雙手為祖國播種綠色,增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當前,應以建設綠色學校為主線,組織開展環保創意設計比賽、綠色科技類競賽、低碳環保小能手評比、垃圾分類實踐、塑料污染防治科普等綠色實踐活動,積極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生態文化。通過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活動,推動生態文明理念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教育青少年從小事做起,養成綠色、環保、低碳、適度、健康的行為習慣和消費方式。同時,創新發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打造生態主題研學品牌和精品研學路線,創新利用各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基地、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等場所資源,開展課外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綠色主題調研活動,進行“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式”“情景式”教育,引導學生深刻感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不斷提升生態文明素養。
深化生態文明教育,還應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強化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正在開展前所未有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像塞罕壩這樣的“綠色奇跡”一個接一個地涌現。青少年不僅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更是人類美麗家園的實踐者、推動者。深化生態文明教育,要引導青少年攜手應對全球性生態問題,為開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發揮才智,成為人類美好家園的積極建設者。
(作者:張磊,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靳曉燕、張勝、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杜克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