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5-28 14:31:05
原標題:“我對未來工作充滿信心”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陳小艷 王晨霞 通訊員 葉俊杰
“都說政協有人才,這話果然不假!從剛剛這場即興發言中可見一斑。”5月19日,第十四屆青島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自由交流發言環節原本未設主題,大家卻不約而同地聚焦在“雙碳”話題。20余位委員圍坐在一起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后,新上任的政協副主席李蘇滿有感而發:“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大家就圍繞著一個話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充分體現了政協隊伍的專業性,也充分體現了新一屆政協委員對履職工作的重視,有這樣的組織基礎,我對做好未來工作充滿信心。”
碳達峰、碳中和既是中國政府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詮釋。青島作為全國第二批、山東省首個低碳試點城市,近年來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經有關專家核實,“十三五”期間,青島萬元GDP碳排放量下降27%,降碳成效顯著。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涉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消費結構、生活方式方方面面。未來,青島該如何進一步發力?委員從不同角度發表了看法——
“青島作為沿海城市,具有鮮明的藍色經濟發展優勢,像海草床、大型海藻場和牡蠣礁等海洋生態群落具有可與森林相匹敵的碳捕獲能力,是寶貴的‘藍色碳匯’。”市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技處處長王永剛建議,系統開展關于“藍色碳匯”的科學調查、監測與評估,加強政策與制度保護,為“藍色碳匯”助力碳中和助力。
市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海洋技術學院副院長吳松華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不僅要從城市和重點行業層面出發,做好碳排放監測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爭創具有海洋“藍碳”特色的國家海洋中心城市。還要加強青島產品碳排放核算基礎數據庫建設與信息共享機制,為“雙碳”目標達成提供系統可靠的基礎數據支撐;同時還應組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聯合的碳監測產業鏈,加快青島碳溫室氣體的數字新基建。
“雙碳”為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機遇,漫步青島老城區的市政協委員路凱林注意到城市更新中的機遇。他認為,在老舊樓宇與傳統商圈改造升級方面,可采用市場化手段及方式,積極爭取社會性資金支持,按照環境改善和整體功能提升的原則,創新方法,制定適合城市更新的標準和規范,運用技術支撐,提升指揮、調度、督導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創建綠色示范工程,留下“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此外,委員們還從研發環保材料、利用新能源、發展再循環經濟等角度進行了討論。
“實現‘雙碳’目標人人有責,必須從每個人做起。咱們專委會的委員們有干事的,有謀劃的,有搭臺的,有計算的,還有鼓與呼的,委員們要拿出專業水準,做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合格委員,推動青島的發展。”同時出席會議的市政協副主席崔作指出,作為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委員,要夯實思想根基,匯聚發展合力,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助力青島的“雙碳”工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