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7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積極創新、先行先試,加快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相關情況。
“改革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是《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中的一項重點任務。省醫療保障局二級巡視員李元芝表示,推動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省醫保局2020年和2022年先后出臺了醫保支持中醫藥發展20條措施和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專項行動方案,通過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改革推動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完善醫保支付政策,推動中醫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將符合條件的各級各類中醫藥機構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范圍,中醫藥機構區域輻射力不斷提升。醫保總額向以中醫藥收入為主的醫療機構傾斜,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在474家中醫醫療機構開展中醫日間醫療服務醫保支付試點工作,累計為16.42萬人次報銷醫保費用5.57億元,實現了醫保患三方共贏。加快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提高了中醫醫療機構、中醫病種的系數和分值,更好體現中醫特點和優勢。
強化基礎保障,實現中醫藥服務普及惠民。降低群眾使用中醫藥治療的個人負擔,參保患者在基層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的,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全省不低于85%。濟南、濟寧、泰安、威海、德州等市還結合醫保基金承受能力,探索實施了降低中醫住院起付線、提高中醫機構、中醫特色專科報銷比例等措施。在繼續保留中藥飲片25%加成的基礎上,全省統一取消醫保目錄內中藥飲片個人先行自付,引導群眾優先選擇中藥治療。山東將70個國家談判中成藥納入醫院、藥店“雙通道”管理,進一步提高中藥供應的可及性。
強化價格政策引導,促進中醫技術傳承創新發展。山東持續推進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2022年按照有升有降的原則,優先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的中醫外治、中醫骨傷等七大類42個項目納入調整范圍,中醫項目基本達到應調盡調。新增“中醫經絡調理”等22項中醫和康復類醫療服務項目,全省中醫(含康復類)項目總數已經達到208項。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對符合規定的中醫治未病項目、煎藥費等自費中醫項目,允許通過醫保個人賬戶支付。
用活醫保基金杠桿,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山東將1381種中成藥、892種中藥飲片、符合條件的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制劑納入醫保支付,更好滿足群眾中藥治療需要,提高了中藥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成立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按照“保質、提級、穩供”目標,牽頭15省開展全國首單中藥飲片省際聯采,21個中藥飲片品種共有100家企業中選,平均降價29.5%,最大降幅56.5%。將符合國家和山東標準的中藥配方顆粒納入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掛網,醫療機構自主網上采購,并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有效推動中藥配方顆粒藥品生產由企業標準向國家和省統一標準過渡。同時積極研究推進中藥配方顆粒集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