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 山東省大數據局把開展主題教育與推動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和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統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的工作要求,依托“三個一體化”,努力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數據價值化的生動實踐。
一體化匯數,做到“有數可用”。為解決各部門分散管理數據,無法有效整合的問題,謀劃建設了省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將各部門分散管理的數據匯聚起來,統一提供服務。堅持省市縣三級一體部署,已建成省級樞紐和16市的市級節點,73個縣(區、市)開展了縣區節點建設,進一步強化數據直達基層“最后一公里”的支撐服務能力。全省統一謀劃建設了人口、法人單位、電子證照、公共信用、空間地理、宏觀經濟6大基礎數據庫,組織各部門整合本行業領域數據,建設專題數據庫,如全省已匯聚民政、社保、醫保等22大類人口數據,覆蓋全省1.06億人口;匯聚1100類、5.7億條電子證照數據,基本實現“應匯盡匯”。組織各有關部門開展歷史數據電子化,已完成1950年以來的結婚證電子化補錄工作,身份證、不動產證等數據也基本完成補錄。
一體化治數,做到“有數好用”。針對各級各部門數據底數不清、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一方面,制定全省統一的數據目錄標準,組織省市縣三級業務部門統一梳理數據目錄,形成全省數據資源“一本賬”,確保數據找得到、拿得出、用得上。另一方面,建立公共數據資源質量標準體系,強化數據全流程質量管控,全省統一制定了基礎庫、主題庫的30余項數據標準,以及數據共享、開放、異議處理等一系列工作規范,組織各級各部門按照標準開展數據治理。開展數據質量實時監測,健全問題發現、反饋、校核管理機制,確保數據完整、準確、可靠。同時,建立數據自動糾錯響應機制,發動社會力量開展數據“自主校核糾錯”。
一體化用數,做到“數盡其用”。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全省全域推動數據應用。進一步整合構建數據應用渠道,構建數據對內共享、對外開放兩個服務“總門戶”,全省共發布各類數據資源30余萬項,開展數據共享390億余次,開放數據目錄15萬余個,開放數據71億多條。舉辦數據應用創新創業大賽,通過“以賽促用”,引導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數據創新應用。建立“一地創新、全省復用”機制,對有代表性、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在全省進行推廣。另外,充分發揮山東省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深化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的融合應用,如推動成立了山東省數據交易公司,建設數據交易平臺。在文旅、海洋、交通、醫療等領域探索建設了行業數據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