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9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發布會第三場,介紹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有效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山東各級民政部門立足本職,通過打造“海誓山盟”“禮安齊魯”婚、喪習俗兩個品牌,深入推進婚喪習俗改革試點工作,深化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取得良好成效。
山東省民政廳副廳長劉建武介紹,打造“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一是開展婚俗改革試點:“我們印發了《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全省確定90個婚俗改革試驗區,著力打造‘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深入推進婚俗改革,其中,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沂水縣被評選為國家級婚俗改革試驗區。”同時強化宣傳引導。以婚姻登記機關為陣地,大力宣傳優秀傳統婚俗文化,倡樹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倡樹文明節儉的婚俗新觀念。開展婚俗改革宣傳活動962場次,營造了喜事新辦濃厚氛圍。此外還倡樹文明新風,“我們配合宣傳部門,開展抵制惡俗婚鬧專項整治活動,堅決遏制惡俗婚鬧突出問題,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抵制喜事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通過舉辦免費頒證儀式、集體婚禮等形式,為新人提供婚禮式頒證、集體婚禮,推廣現代文明簡約的婚禮儀式。全省共舉行集體頒證儀式268場,集體婚禮109場。”劉建武介紹。
山東省民政廳還著力打造“禮安齊魯”喪俗改革品牌。一是堅持“惠民殯葬、生態安葬、文明禮葬”的改革方向。全面實行基本殯葬服務減免政策,推行沂水“惠民禮葬”和沂水“追思會”等現代文明治喪方式,總結推廣巨野喪事就餐“一碗菜”經驗做法,有效治理農村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二是召開全省婚喪習俗改革研討會,邀請民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及院校專家交流喪俗改革經驗做法,探索婚喪習俗改革,以“改革有解”思維,讓“良俗新風”在全省落地生根。三是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總結推廣肥城“深埋不留墳頭”生態安葬和壽光農村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經驗做法,破解農村節地生態安葬和殯葬用地難題,美化改造環境,助力鄉村振興。下發2000萬省級公益性公墓獎補資金,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推行節地生態葬式葬法。2022年,山東新建、改擴建公益性安葬(放)設施1286處。四是加強喪俗改革宣傳。宣傳孝老敬親、喪事儉辦、移風易俗典型事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守正創新,唱響移風易俗殯葬改革主旋律。緊抓清明節等重要節點,召開全省清明節祭掃工作媒體通氣會、新聞發布會,聯合省文明辦印發“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倡議書和公益廣告,開通“山東省網上祭掃云平臺”和地方祭掃平臺63個,開展集體共祭930次、代客祭掃2.9萬次、網絡祭掃312.6萬人次。
同時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劉建武介紹:“我們加大了全省紅白理事會骨干成員培訓力度,累計培訓32萬余人次,提升政策宣傳水平和服務引導能力,為深化移風易俗落地見效提供有力保障。配合宣傳部門印發《關于在鄉村倡導開展“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行動的實施方案》,依托全省7.29萬個紅白理事會主陣地,將喜事新辦儉辦、喪事儉辦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