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2月27日訊 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依托彩椒產業(yè),讓村民口袋鼓了起來,推行文化育村行動,讓居住環(huán)境和文化場所不斷提升,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有品質。
“我棚里底下看著有些發(fā)白的一圈一圈的,那是白粉虱還是什么?”“應該是白粉虱和細菌性的病毒混發(fā),這些病蟲害就是預防為主。”近日,在壽光市東斟灌村的農家書屋里,一周一次的交流會正在進行,村里的幾個種植老把式給年輕人傳授蔬菜種植經驗。
種植大棚蔬菜20多年的村民李保先告訴記者,農家書屋就是他的“充電站”,蔬菜種植方面的問題、難題,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從最初的彩椒大棚試點,到“三自”模式的推行和三個合作社的建立,東斟灌村通過黨建引領、組織振興,帶動了產業(yè)振興、人才振興,村民的日子富裕起來了,村集體的收入也不斷壯大,文化大院的活動隨之豐富了起來。
東斟灌村建設了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其中既有講述村莊歷史、好人好事、村規(guī)民約等內容的文化長廊、法治大道,又有籃球場、棋牌室、門球場等健身場所。村民李大發(fā)說,“我們老年人很愉快,有了娛樂的場所,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我們老年人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產業(yè)興旺、鄉(xiāng)風文明。近年來,東斟灌村做好產業(yè)興旺文章,推行文化育村行動,村民生活越來越有品質。
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xù)挖掘斟灌古文化,提升我們村的鄉(xiāng)風文明建設,提升文化振興,從而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閃電新聞記者 劉蓓 壽光臺 趙紅偉 任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