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日訊 作為山東省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黨委書記,李鳳德有著多重身份,他是退役軍人、是黨員、還是企業家、近年來在紅色文化開發領域也頗有建樹。可以說,李鳳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斜杠兵支書。
李鳳德1962年出生,1980年參軍入伍,由于工作表現出色,第二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多次受到表彰獎勵。1985年,他戀戀不舍地告別軍營和戰友回到了家鄉。退伍后,李鳳德沒有選擇分配的工作,而是選擇了自主創業,憑借著在部隊養成的闖勁兒,迅速成為了家鄉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李鳳德說:“到2005年那時候,村里的老少爺們包括老黨員、村民代表就去找我,請我回家。他們說‘鳳德你自己富了,你不算富,得回來帶著大伙一塊富’,我看到了大家對我的這種深情。”
商海經營順風順水,卻要回去干村支書,李鳳德有些猶豫。南村的村民們連續請了三四次后,李鳳德才同意回村任職。回南村后,李鳳德面對的是村里背著500多萬外債的爛攤子。他和大家一起確定了“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
山東正壯飼料廠是李鳳德回村后創辦的第一個村辦集體企業。他對閃電新聞記者說:“現在飼料廠能年產25萬噸,這個規模比較大,每年能分300-400萬作為集體收入。”
為壯大集體經濟,2015年,村辦集體企業——山東廣匯集團成立,業務涵蓋旅游開發、旅游休閑度假、酒店餐飲服務、文化傳媒、影視制作、房地產開發、建筑安裝、物業管理、倉儲物流、農業開發、飼料生產等。2021年,南村社區集體固定資產達到22.1億元,集體收入1.49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萬元。村集體經濟壯大后,村民們充分享受到了走集體經濟帶來的福利。
走進南村社區,綠樹成蔭,涼亭水榭曲徑通幽,一排排居民樓整潔干凈。南村社區凡到法定年齡結婚的青年,村里免費分配一套120平米的婚房。李鳳德說:“2009年開始,我們就開始進行適齡青年免費分配樓房,一共分了二百來套,讓這些老少爺們享受我們南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成果。”
2008年,李鳳德承擔了起革命老區旅游開發的重任。根據保護性開發的思路,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建成。他還組織建起了《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人民子弟兵將帥紀念館》《跟著共產黨走紀念館》等展館。李鳳德說:“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又是一名退伍軍人,軍民魚水情,我非常有感情,把這些紅色精神代代傳下去。”
談起這一路歷程,李鳳德多次提到,軍旅生涯磨練出的頑強意志和吃苦精神,為自己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實基礎。他說:“沒有這5年當兵的經歷,說實話我就沒有這種干勁和闖勁。在軍營里摸爬滾打,堅強了我的意志,堅定了我的理想信念。”
李鳳德對部隊的情懷和對退役軍人的感情緊密相連。一直以來他堅持“退役軍人招錄優先”的原則,許多退役軍人都在村集體企業就職,南村社區辦公室主任劉存啟就是其中一位。“我是1980年10月份入伍的,和李鳳德書記是戰友。自從李書記上任以后,我們的兩委班子很有戰斗力。”劉存啟說。
談起自己的入伍經歷,李鳳德感慨:“我覺得自己當了5年兵,沒有當夠。部隊這個大學校對我的培養和支持,我這一生都得感恩。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一日當兵,一生是兵!”
閃電新聞記者 張聰 孫碩 實習記者 王君儀 通訊員鄭樹平 劉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