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0日訊 山東在技改工作中,以“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為目標,把智能化技改作為企業紓困和長效轉型發展有力抓手,把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培育壯大新動能作為重要任務,狠抓“技改+”要素供需對接,推動全省工業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商用健身器材是德州市寧津縣的主導產業之一,龍頭企業邁寶赫的產品占據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眼下,隨著企業技改項目推進,年產健身器材從15萬臺(套)提高到了20萬臺(套)。
記者在企業了解到,投資2000萬重點打造的無塵涂裝生產線長1000多米,涵蓋了打沙、磷化、靜電涂裝三個工序。此前一條傳統的生產線需要120名工人,現在改造之后只需60名工人。不僅杜絕了粉塵污染,而且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三倍。
為滿足越來越嚴苛的環評要求,邁寶赫在技改中引進了這條行業內最先進的自動涂裝生產線。然而,因為疫情造成了資金困難,項目上馬前幾乎夭折。
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順勇介紹說:“困難到我們流動資金基本上就要告罄了,賬上就剩幾百萬資金。我們項目貸款貸了1.1億,再要去銀行貸款,我們沒有抵押物了。”
當地工信部門了解情況后,迅速成立了專班和企業對接。可面對上千萬的資金缺口,地方的技改扶持資金杯水車薪。在了解到國家有相關扶持政策后,專班開始幫助企業申請中央專項扶持資金。但沒想到,申請被一再駁回。
寧津縣工信局黨組成員王冬梅介紹說:“七、八次是有的。最難的是抓項目的一個特色,因為我們要去省里和其它縣市的項目進行評比,感覺跟其它項目比沒有競爭力。”
對此,專班和企業組成了攻堅小組,一遍遍推演方案,一次次推翻材料從頭再來。經過一個多月奮戰,終于通過了評審。
寧津縣工信局黨組成員王冬梅說:“把自己的亮點打出來。我們一是抓住了企業符合國家積極倡導的大健康產業,二是企業產品的智能化,并且車間和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比較高。最終,我們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
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順勇介紹說:“完全沒有想到,我們是縣里歷史上最大一筆技改的補助資金。”
“技改+金融”為企業輸血,“技改+技術”也在為企業造血。泰山玻璃纖維鄒城公司從去年開始,先后投資近16億元,引進國際先進的拉絲機、電助熔等設備,改造升級了增強沙、電子紗和超薄布等三條生產線。
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部長李偉說:“一條線產能由年6萬噸增加到9萬噸,產能增加50%。”
硬件到位了,工藝卻成了卡脖子難題。為滿足新基建需求,企業著手研發5G芯片需要的超細紗,可要達到芯片更薄、傳輸更快的要求,玻纖直徑要做到4μm(微米)甚至更低。
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開發工程師張瑩瑩介紹說:“4μm(微米)的概念就是頭發絲直徑的二十分之一,企業掌握的工藝只能做到9μm。4μm的工藝難度,國內當時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得到,是全國性的難題。”
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政府從全國和世界各地聘用行業博士和工程師專家,組成技改專家幫扶隊,進駐企業。幫扶科研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聯手攻堅,超細紗玻纖難題最終得以解決。
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方強說:“投緯的工藝、整經的工藝以及后處理的開纖工藝,這三個關鍵的工藝點,解決了我們原來一直不能突破的瓶頸。通過專家把幾個關鍵工藝點、整個生產線流程全部打通,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的能力。”
據統計,今年1-7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施工5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7389個,僅7月份就增加854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新開工技改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41.7%,工業技改投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