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2-15 20:54:12
齊魯網12月15日訊 今天,教育部發布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修訂和頒布年度考試大綱是一項例行工作。公布如下:
總 綱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考試大綱》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和功能,規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對指導高考內容改革、規范高考命題都有重要意義。《考試大綱》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參照《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并考慮中學教學實際而制定。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注重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突出考試內容的整體設計,科學構建了高考評價體系。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通過明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查內容以及“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問題。《考試大綱》是高考評價體系的具體實現,也體現了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試大綱》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各分省命題省市在命題中都應當嚴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試說明》的原則依據。各分省命題省市在《考試大綱》的基礎上,可以結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學實際制訂《考試說明》。
本《考試大綱》的解釋權歸教育部考試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
歷史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人才選拔的要求,在中學歷史課程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必
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的內容,確定歷史學科考試內容。
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唯物
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獲取和解讀信息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
調動和運用知識
辨別歷史事實與歷史敘述
理解歷史敘述與歷史結論
說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描述和闡釋事物
客觀敘述歷史事實
正確解釋歷史事物
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
論證和探討問題
發現歷史問題
論證歷史問題
獨立提出觀點
Ⅱ. 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范圍包括《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必修內容和部分選修內容。
必 考 內 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3)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4)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古代中國的經濟
(1) 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業的發展
(3) 商業的發展
(4) 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2)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3) 宋明理學
(4) 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1) 科技成就
(2) 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
(3) 文學成就
(4) 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古代希臘、羅馬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羅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 近代
近代世界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1)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2) 啟蒙運動
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 新航路的開辟
(2) 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
(3) 工業革命
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 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3) 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
(1) 《共產黨宣言》
(2)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學技術
(1) 經典力學
(2) 進化論
(3) 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近代中國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 1900 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2) 辛亥革命
(3)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4) 新民主主義革命
(5) 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
(2)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維新思想
(2) 新文化運動
(3)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部分 現代
現代世界
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1) 俄國十月革命
(2)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 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
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 1929 至 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 羅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 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 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2)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3) 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的加入
現代科學技術
(1) 相對論和量子論
(2) 現代信息技術
19 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1) 文學的主要成就
(2) 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
(3) 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
(4) 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4
現代中國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
(3) “文化大革命”
(4) 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
(5) “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2) 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開放的決策
(3)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
(4)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3) 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2) 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3) 大眾傳媒的發展
20 世紀以來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2) 毛澤東思想
(3) 鄧小平理論
(4)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育事業
(1) 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3) 教育事業的發展
選 考 內 容
選考一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變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變法
俄國農奴制改革
明治維新
戊戌變法
選考二20 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
(1) 凡爾賽體系的構建
(2) 華盛頓體系的構建
(3) “非戰公約” 國際聯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3)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雅爾塔體制下的冷戰與和平
(1) 美蘇冷戰局面的形成
(2)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由緊張對抗到謀求緩和對話
(3) 聯合國的產生及其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動
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
(1) 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
(2) 中東戰爭
(3) 兩伊戰爭
(4) 海灣戰爭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選考三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1) 秦始皇
(2) 唐太宗
(3) 康熙帝
東西方的先哲
(1) 孔子
(2) 柏拉圖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
(1) 克倫威爾
(2) 華盛頓
(3) 拿破侖
“亞洲覺醒”的先驅
(1) 孫中山
(2) 甘地
(3) 凱末爾
無產階級革命家
(1) 馬克思、恩格斯
(2) 列寧
(3) 毛澤東、鄧小平
杰出的科學家
(1) 李時珍、詹天佑、李四光
(2) 牛頓、愛因斯坦
明確考綱指向 把握備考趨向
——2018年《全國高考統一考試大綱》歷史學科解讀
山東省實驗中學歷史教研組長 魏 明
■明確考綱指向
對照2017年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歷史),2018年考試大綱沒有任何修改和變化。新考試大綱仍然分“Ⅰ.考核目標與要求”、“Ⅱ.考試范圍與要求”兩大部分,在考綱的考試內容依據、命題要求依據以及考核目標與要求的表述、考試內容(必修、選考)范圍上都與去年保持一致。這說明在2017年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歷史)全面修訂的基礎上,2018年全國高考考試大綱(歷史)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同時指明2018年全國高考考試(歷史)試題要繼續落實考試大綱理念,持續穩妥地推進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相信2018年全國高考考試歷史學科定會繼續貫徹“一點四面”(一點:在高考中要體現立德樹人,四面:在高考中要體現核心價值、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考查原則,堅持從有利于高校人才選拔出發,通過優化歷史試題素材選取和情境設置,加強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歷史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的考查,強化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
■把握備考趨向
1.考試大綱強調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歷史高考大綱強調通史體系。復習備考要按照從古代、近代、現代的通史思路對教材內容加以必要整合,強調知識的內在關系,強化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構架較為完整、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復習備考要注意選修內容,因為選修內容是必修內容的有益補充,加入選修內容后的必修內容才會使通史復習更為完整。歷史學科主干知識的落實要強化對學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維方法的理解和內化。
2.考試大綱強化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復習備考要通過優化歷史試題素材選取和情境設置,強化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培養。把高考歷史考試大綱要求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四個方面十二個層次的能力考核目標與要求真正貫穿于備考復習當中。復習備考一定要細化能力目標,從2017年高考全國歷史卷考查來看,2018年學科復習備考更要注重“辨別歷史事實與歷史敘述、理解歷史敘述與歷史結論、說明歷史現象與歷史觀點”的訓練與提升。
3.考試大綱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這就要求復習備考無論到哪一階段都要緊緊圍繞“問題意識”這一核心,特別注重“發現問題”能力訓練與培養。要突出問題意識,強化“唯物史觀”在歷史認識方面的指導作用,注意把問題意識與理論指導相結合。
另外,近年來歷史學科開始注重“創新精神”的考查。近幾年全國卷歷史試題通過創新設計,增強情境的探究性和設問的開放性,允許考生對同一問題或現象從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就需要在復習備考中特別注重“發現歷史問題、論證歷史問題、獨立提出觀點”能力素養的培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