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6-17 08:19:06
6月17日是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國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根據山東省第五次沙化和荒漠化監測成果(2015年3月發布),山東省共有沙化土地681768.6公頃,荒漠化土地955082公頃。目前,全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基本治理完畢。
近日,在單縣浮崗鎮馬莊村的千畝蘋果基地,剛開始結果的蘋果掛滿枝頭,長勢喜人。“去年開始坐果,今年將全面收果,預計收益能達20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豐忠建說。
馬莊村位于黃河故道,地處魯西北黃泛平原,“白天不見光,晚上不見莊”曾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已然“平原有森林,林中有糧倉”。
“既要防沙治沙,還得讓村民富起來。”豐忠建告訴記者,果園優先雇用村里的貧困戶來打工,每人每天可收入50元,去年底還給貧困戶每人分紅700多元,再加上流轉土地的租金,原來零收入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路。
作為全國防沙治沙示范區之一,單縣近年來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7萬畝,建立了優質蘋果、梨、桃和楊樹豐產林生產基地,沙區環境大大改善。此外,在臨沂、菏澤、聊城、濱州、德州等地依托沙區的林業產業優勢,重點發展以人造板、木漿生產、桐楊木系列、條柳編系列加工產業集群;聊城、濱州、德州等地櫻桃、金絲小棗、冬棗、鴨梨、高酸蘋果、食用菌等系列產品的保鮮與加工集群的建設發展,也均取得了生態與經濟雙贏,為改善民生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山東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近年來一直以植樹造林為重點,積極采取“封、造、管”相結合的建設方針,有效地增加了沙區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去年,山東的三個國家防沙治沙示范區完成造林任務2000畝,圓滿完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計劃指標。
“防沙治沙在改善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促進沙區生產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趙維寶向記者介紹,下一步,山東將堅持問題導向,繼續開展沙區裸露土地植樹造林和中幼齡林森林撫育,更新改造退化防護林,提升沙區森林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防護功能。(方壘 趙坤 褚秀美)(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