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4-19 17:14:04
齊魯網南京4月19日訊 交通擁堵、資源消耗、環境污染,人口膨脹……現代社會中,“城市病”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82歲的錢七虎院士是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經過大量調研發現,地上空間利用遠遠跟不上人口的增長,而中國城市的規劃建設并沒有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他認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解決“城市病”的主要著力點。如何向地下要空間,讓城市更緊致,錢七虎把它列為自己的課題。
2002年,中央在北戴河召見50位科學家,錢七虎提出要在長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兩年后,南京長江隧道納入南京“五橋一隧”總體規劃。南京長江隧道是當時世界已建的隧道中所經地質條件最復雜、技術難題最多、施工風險也最大的工程,選擇哪種技術進行隧道開掘,是錢七虎面前最大的難題。
經過反復論證,錢七虎建議采用盾構機開掘過江隧道,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然而,當盾構機在江底掘進到第659環時,刀片損壞,盾構機罷工,隧道施工擱淺。一夜之間,南京長江隧道成為輿論漩渦中的“爛尾工程”。
錢七虎鼓勵施工人員:“創新永遠是科學發展的最大的動力。科學研究就要有一種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聯系國內廠家,對盾構機刀具反復研究,自主改良,改良后的刀具性能大幅提高,由之前掘進20米的設計極限,一躍提升到200米。2010年5月28日,南京長江隧道歷經5年的建設周期,全線通車運營。因為開創性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技術,這項工程先后獲得魯班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十多個獎項,成為中國建筑行業的標桿。
作為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錢七虎已經為祖國的安全防護和現代化建設默默奉獻了一個甲子的時光。他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于防護工程領域,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對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項目、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能源地下儲備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決策建議,并多次赴現場提出關鍵性難題的解決方案。
“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戰南洋。磨劍數載,建萬里國防……”這是錢七虎的學生在獲知導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進步獎后,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詞。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自從選擇了科學防護事業,錢七虎始終站在學科發展前沿,對我國現代防護各個時期的建設發展傾注自己的心智。錢七虎說,自己一生從未動搖的目標就是,為祖國鑄就一座打不爛、炸不毀的“地下鋼鐵長城”。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志氣,一位科學家的豪氣,更是一個國家的底氣。
閃電新聞記者 韓燕燕 張超 南京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