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8-12-30 07:48:12
山東省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民生支出作為財政保障的重中之重,民生投入持續增加,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今年1-11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7097億元,增長5.7%,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9%。
做好“籌錢”的文章,民生資金投入持續加大。大力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集中財力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實。通過壓減一般性支出、低效項目、存量資金等,騰出資金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在2017年將省直各部門業務類項目預算統一壓減10%的基礎上,2018年再壓減5%,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大力壓減效益不高的支出項目,將節省下來的資金調整用于人民群眾急需的基本民生支出。同時,努力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集中更多的資金支持民生。拓寬預算資金統籌范圍,累計將14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20%,統籌做大民生保障的財政資金“盤子”。拓寬公共服務供給渠道,規范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
做好“用錢”的文章,民生保障范圍不斷擴大。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可持續”為方向,不斷擴大民生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把有限的財政民生資金用在“刀刃”上、補在關鍵處。支持脫貧攻堅方面,2018年省級預算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統籌安排50億元,支持加快實施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民生工程。對除普惠性資金以外的所有涉農資金,繼續拿出20%以上集中用于扶貧脫貧。促進教育發展方面,1-11月,全省教育支出17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支持深入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持續推進“全面改薄”和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確保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達到1.2萬元,支持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鏈條學生資助制度,其中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從小學到大學全程免學費,并享受助學金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1-11月,全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將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118元,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省定扶貧標準線,將重度聽力、言語和多重殘疾人全面納入護理補貼范圍,實現對所有重度殘疾人的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1-11月,全省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8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將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由50元提高到55元,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50元提高到490元。支持生態環保方面,1-11月,全省節能環保支出2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支持大氣、土壤、水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研究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政策機制和“綠 色門檻”制度,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做好“管錢”的文章,民生資金管理更加有效。為確保管好用好民生資金,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山東堅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按照“民生資金運轉到哪里,制度約束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對每項民生資金都制定了管理辦法,從源頭上為規范民生資金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對直接涉及城鄉居民個人的資金,堅持實名制管理,完善上榜公示、“一本通”發放等制度。把民生政策清單作為財政信息公開的五張清單之一,全面向社會公開。把民生項目作為績效管理的重點,著力構建“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機制,不斷提高民生資金績效。今年省級績效目標管理實現財政撥款投資發展類項目全覆蓋,省財政重點績效評價項目達到62個,總額403.56億元,比上年增長32.99%。同時,建立重大民生政策分擔機制,省級在安排義務教育、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公共衛生等重大基本公共服務補助資金時,對中西部地區補助比例都達到60%以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