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3-14 16:05:03
【編者按】舉世矚目的“兩會時間”又來了,今年全國兩會你最關注啥?山東廣播電視臺“奮進新時代——全國兩會融媒體特別報道”開啟,北京“全國兩會報道中央廚房”將為您“烹制”豐盛的報道大餐。融媒體記者李怡靜在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開設“靜觀兩會”專欄,通過主觀視角為您呈現不一樣的兩會報道。
山東,缺少了什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我代表中共山東省委、代表山東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3月6日,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山東代表團開放日里,用“很山東”的開場白跟中外媒體打招呼。
當天15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向中外媒體開放。原本規定的開放時間因媒體頻頻舉手搶著提問而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山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走在前列”的指示?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如何淘汰舊產能?山東的技術創新路在何方……中外媒體高熱度的關注也預示著山東是時候改變與“發聲”了。
在北京,今年的全國政協大會一共有7個駐地,每到駐地采訪間隙,我都會做個小調查:外省全國政協委員眼中的山東是什么樣子?
我先后采訪過西安市副市長方光華、貴州政協副主席李漢宇、湖南政協副主席張健……他們的答案竟出奇地一致:山東很好呀,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再問:山東好在哪兒?答案竟也高度一致,說得出來的是:孔子、泰山、儒家文化。
山東人在外鄉 外鄉人眼中的山東
在會場,我遇到一位江蘇政協的工作人員,得知我來自山東,他頓感很親切,“我老家也是山東,但現在在江蘇工作。”他說現在已經習慣了江蘇的生活與工作,覺得南方比較好的是,“辦事簡單有章法,不需要考慮太多人情世故上的事。”他又說,“我現在還是不自覺地關注山東,關于山東的各種新聞總是忍不住點開看。”
兩會上,如這樣的山東籍在外省人士真不少,有委員,有工作人員,更有媒體記者,他們都代表自己現在所在的省份地市來參加兩會,但工作間隙,一句“hi,我也是山東人”總能瞬間拉近情感的距離。而他們,同樣關注和期待山東的發展。
在采訪間隙,來自陜西的政協委員祁志峰讓我印象深刻,他用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跟我聊山東的短板和發展,且句句犀利。
他說:“山東本身的資源和基礎很好,但后勁有些不足,因為制造業為主的產業布局不夠合理。這樣的格局有利有弊,有利是比較穩,有弊是發展速度慢。”他拿山東與西安的高新產業舉例,“比如說我們西安現在發展得就比較快,可能我們的基礎不如山東好,但是西安的空白點比較多,所以新興產業跑得快。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很多項目落戶在西安,但是這種產業很少會考慮去山東。”
“山東人坦直,但官本位思想嚴重。而且山東的高校也不夠強,人才優勢不突出。”
有什么好的建議?
“開良方子還得靠山東省委省政府。我覺得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就提得好,外來的干部觀念交流很重要。”
“山東在調整方面還是要有力度,猶豫、觀望、舍不得的心態是做不好的。”
“山東本身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省,要塑造一個龍頭城市帶動發展,但現在這個龍頭城市是濟南?青島?……好像還不鮮明。”
這是一位陜西全國政協委員眼中的“山東”。
兩會上的山東代表和委員:他們正在助力“新山東”
是的!我們也意識到了自己需要改變。
今年,來到全國兩會,來自山東的代表和委員們不約而同把視線和“發聲”投向了我們的不足和改變上。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成為當仁不讓的熱門話題——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項系統工程,核心在產業。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一方面要發掘和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用科技為其插上“翅膀”,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全國政協委員張國俊說。
今年2月22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提到了一組數字:2016年,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支出占比2.30%,分別比廣東、江蘇、浙江低0.22、0.32和0.09個百分點;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山東1399件,僅是廣東的5.8%。這些數字說明山東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是很強,山東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勢必要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說到科技創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在今年兩會上明確談到一個新提法,“號召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融合創新,加快創新性成果的轉化,科研人員和高校研究人員要緊密結合生產上、產業上的那些關鍵問題,針對這些關鍵問題進行研究,而不是漫無目標地研究。”
兩會期間,住魯全國政協委員侯一筠、徐茂波深入對話山東發展
“山東是海洋科技大省,但還不是強省。”全國政協委員侯一筠從事海洋研究多年,他介紹說:“青島國家實驗室,還有中科院有一個大科研究中心,這兩個建設為標志的,我們海洋科學在創新引領方面在國內起到很大的帶頭作用,我們也希望借國家發展強勁的東風,把海洋事業做大做強。”
而無論是產業轉型還是科技創新,新舊動能轉換最后的有利推手還是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達建文說道:“山東加速度最核心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們還要解放思想,在引進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更要打破一些條條框框,實現人才不一定為我所有,但一定為我所用,為山東企業的創新做貢獻。”
有一種偶遇叫做“鄉音不改”
3月10日下午,我在社會福利保障小組討論中偶遇到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
散會后,她得知我是山東威海人,立馬用膠東話跟我“拉呱”,“哎呀,可算遇上老鄉了!”
我說,“我上學的時候就組織向您學習,這么多年過去了,您竟然一點變化都沒有。”她拉著我的手爽朗大笑,“孩子,你們的海迪阿姨也老了。”
“希望您能常回家看看。”我說。
有一種偶遇叫做鄉音不改,任白駒過隙,穿越萬水千山。
猶記得,在采訪住魯政協委員李掖平時,她說“齊魯兒女”那一刻神采奕奕、激情昂揚。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是2018年我來兩會對于“山東”最深切的體會,以及那句被代表和委員們提過無數次的話——“因為深深地愛著它(山東),所以責任更大,愿它更好!”
閃電新聞記者 李怡靜 北京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