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02 21:10:01
齊魯網1月2日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山東著眼長遠發展,注重質量效益,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多年未有、影響深遠的積極變化。
要面子還是要里子?要虛高的增長,還是要長遠的發展?深刻理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必須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山東是經濟總量7萬多億的一個大省,塊頭大、底數大,一味追求兩位數的快速發展已經不切實際,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也不容許我們再盲目追求這樣的高速度。 同先進省份相比,山東的差距不在速度而是質量效益。
中共山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郭訓成表示:“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質量效益不高的情況還比較突出,要改變山東這種狀況,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按照總書記對山東的指示精神,推動發展方式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山東迅速召開常委會會議、黨員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并在全省經濟暨金融工作會上對山東的經濟工作進行部署。
中共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農村處處長郭延民稱:“這次全省經濟工作會上,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在推進軍民融合方面,在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方面,十個方面作了具體的部署,這可以說為我們未來山東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br/>
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擺脫競攀GDP增長的情結,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轉變作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消虛做實,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在東營,化工、輪胎等傳統工業是當地的優勢產業,占比超過六成。但是,他們卻把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的建設作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工程。和以前的產業相比,這個項目要拿出更多的土地、資金和政策支持,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不是立竿見影。
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說:“短期內可能對拉動GDP、對增加稅收不會有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要看到,一架飛機的背后,是幾十條產業鏈和千億級的大市場,我們眾多的當地企業可以圍繞這個新興產業來轉型升級,優化動能的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p>
投資的變化是山東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今年前11月,山東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4.9%,增速比第一、二產業分別高5.9個和14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8.8%,三二一產業結構繼續穩固。在工業領域,技改投資占比達六成。而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已經連續五個月下降。
把增速調整到合適的“擋位”,不僅是適應新常態的客觀要求,也是給今后長遠發展留有余地,為淘汰落后產能、處置“僵尸企業”、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綠色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騰出空間,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陳漢臻表示:“當前,山東經濟發展處于攻堅期,增長速度地適當調整,可以換來更好的質量,更長的時間。既是經濟向更高級形態和更優化的結構延進的規律使然,更是山東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br/>
有破就有立,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也在加速崛起,接檔支撐山東經濟的持續發展,“穩”的確定性明顯增強。
山東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處長房德山稱:“高新技術企業增長數量超過1600家,是歷年來的最高水平。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量破6300家,比去年增長了大約三分之一。據初步統計,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以6.5%的數量貢獻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10%的產值,12.5%的利潤,和14.5%的稅收,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我們更應該丟掉速度情結,強化質量意識 ,加快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山東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