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2-14 10:27:02
原標題:首個“非遺版”春節,煙臺非遺“火了”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首個“非遺版”春節,煙臺非遺“火了”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邢金鈺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所城里,青磚灰瓦間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時彥街上的非遺體驗館內人頭攢動;同樣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毓璜頂廟會上,各類非遺展位前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春節,不少煙臺市民和游客,在各類非遺活動和非遺體驗項目中深切感受到:在煙臺,非遺“火了”。
所城里時彥街又被稱為“非遺一條街”,有煙臺剪紙、煙臺絨繡、蓬萊八仙葫蘆、萊州毛筆等非遺體驗館。
“這個春節,忙碌又充實。”煙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梁巧艷直言,“春節期間,每天來剪紙館體驗的都有百余人。2月5日,我受邀參與的新浪微博非遺官方活動‘煥新非遺計劃’‘非遺過大年’等全國性聯動話題,受到了廣泛關注,三天點擊量突破448萬。”
位于所城里時彥街上的煙海軒文房主理人賈崔建,也是萊州毛筆非遺體驗館的主要負責人。為了將萊州毛筆文化進一步推廣傳播,他創立“煙海軒”文創品牌,以“線上+線下”的宣傳方式,收獲了不少粉絲。
“今年我們推出了蛇年限定版毛筆,將亞歷克浮雕工藝與傳統毛筆相結合,深受年輕朋友喜愛。我們還在體驗館里進行直播,向大家展示來自煙臺的非遺,吸引了許多網友趁著假期慕名來到所城里,打卡非遺體驗館。”賈崔建表示。
“我在短視頻平臺偶然發現,煙臺竟擁有這么龐大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群體,有著如此精美的非遺項目。”來自浙江杭州的張慧體驗過煙臺絨繡館的絨繡書簽制作活動后感慨,“這次來煙臺旅游,不僅看海、看雪,文化味也非常濃厚,尤其是毓璜頂廟會,非常震撼。”
“穿越六百年·廟會新相約”。記者了解到,在位于芝罘區的毓璜頂廟會,其主辦方圍繞“非遺+現代,傳統也時尚”的理念,聚焦非遺開展活動。廟會現場,百余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及手工藝大師共同參與,多個非遺項目首次在廟會亮相;鏗鏘的鑼鼓聲響起,海陽大秧歌的表演場地外圍的游客摩肩接踵;各類非遺展位前,眾多游客駐足體驗、問價。
“從今年的廟會上,可以明顯感覺出非遺‘火了’。認可度高了,買的人也就多了。”牟平果模代表性傳承人楊龍語氣中充滿欣慰。廟會期間,楊龍的攤位平均每天能賣出近三十個果模,收入過千元。
據了解,為期六天的毓璜頂廟會累計接待市民游客8.3萬人次。“哪里有民俗文化活動,哪里就要有我們‘非遺人’的身影。”梁巧艷表示,“新春期間,不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都一心撲在活動上。今年是‘非遺年’,也是煙臺‘非遺人’一起過的年。看到市民游客喜悅的面孔,我們就覺得很幸福、很值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