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2-06 11:16:02
原標題:青島今年底將累計建成1.5億平方米綠色建筑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今年底將累計建成1.5億平方米綠色建筑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深入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城鄉更新與綠色轉型,創造宜居環境。
《實施意見》對階段性的主要目標進行明確: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城市品質更加精致,建筑能效水平和綠色建造方式顯著提升,城鄉品質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綠色治理模式更加完善,綜合治理能力明顯增強。2030年,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顯著增強,城鄉建設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營造更多高品質綠色發展空間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構建綠色發展空間格局是當務之急。《實施意見》提到,推進青島都市圈綠色發展布局。加快都市圈城際、市域(城郊)鐵路建設,推動軌道交通、城市公交有機銜接,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圈。優化都市圈中心地區、中間地區、外圍地區產業布局,構建梯次配套的產業圈。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以自然資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為基礎,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合理確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規模以及開發建設密度和強度。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鼓勵新建城區和重點低效片區(園區)參照青島市綠色生態城區(鎮)建設的有關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到2025年年底,規劃建設綠色生態城區不低于5個,零碳試驗區不低于1個。
此外還要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房能效水平。加快既有農房節能保暖改造,實現農房整體能效提升。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在沿海一線,打造傳統村落保護和文旅綜合開發鄉村旅游經濟帶。到2025年年底,實施農房節能改造5.6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0%。
“綠色建造”讓城市煥新更出彩
建筑行業是碳排放重點領域之一,因而未來城區(鎮)應全面提升綠色建筑綜合發展水平,推進星級綠色建筑標識認定、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進近零能耗建筑與超低能耗建筑發展、推廣裝配化建造方式、加強綠色建材應用、不斷加強技術研發推廣。
《實施意見》提到,持續推廣綠色建筑,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重點區域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廣高星級綠色建筑,鼓勵具備條件的區域集中連片推廣高星級綠色建筑,到2025年年底,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1.5億平方米。此外,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逐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年底,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120萬平方米,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能效提升6300萬平方米以上。
在推廣新型建造方式方面,將健全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鼓勵政府投資工程、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區域部分采用裝配式裝修。推廣菜單式裝配式裝修模式,應用模塊化、整體式衛生間、廚房,以及裝配式隔墻和墻面等集成化部品部件。到2025年年底,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累計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到4700萬平方米。
讓綠色成為美好生活的“底色”
綠色生態,不僅是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詮釋。
《實施意見》明確,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重點推進污水、雨水、燃氣、熱力等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補齊地下基礎設施短板。繼續完善全市污水處理長效機制,確保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消除“長制久清”。繼續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保護青島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傳承延續“山、海、城、島”融為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及“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弘揚青島開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特色,發揮國際合作新平臺的文化交流作用,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年底,歷史文化保護和展示體系基本形成,歷史文化名城格局風貌基本形成,歷史文化活態傳承基本實現。此外,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實施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交通樞紐綜合開發,建設“慢行友好城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