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1-27 08:41:01
原標題:有一種“忙年”,是一如既往的堅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有一種“忙年”,是一如既往的堅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黃海孤島實現智慧化升級
記者連續十年登島千里巖,見證小島水文氣象基本實現自動觀測、生活用電基本實現不間斷
1月24日,農歷臘月二十五。當很多人已踏上歸家旅程,自然資源部千里巖海洋站副站長車豪杰和觀測員劉俊廷卻收好行囊準備“上班”,目的地是距離青島55海里的千里巖。這是千里巖海洋站春節前最后一次值班輪換和物資補給,意味著二人要在島上度過春節了。這也是青島日報記者連續第十年登島千里巖,記錄守島人的故事,見證千里巖的蝶變。
“去年開始我們增加了快艇上島的新方式,如果不需要淡水補給,就乘車到海陽市再換乘快艇上島;島上氣溫低,多加件衣服……”出發前,車豪杰專門電話告知記者這次上島的方式和應該注意的事項。
早晨7點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車程,抵達碼頭附近的農貿市場。車豪杰和劉俊廷要在這里采購蔬菜、肉等島上所需的食物。白菜40斤、土豆25斤、青蘿卜15斤、雞蛋18斤……為了節省時間,車豪杰提前列好了清單,記者發現,清單上大都是易存儲、不易腐壞的食物。
海上潮涌,船靠在岸邊搖搖晃晃,車豪杰(中)站在搖晃的船頭,將物資一件件遞到岸邊。楊琪琪 攝
上午10點半,快艇滿載著補給從碼頭出發。海上風大浪急,一個浪涌來,船上的人如坐過山車般心跳加速。一個半小時后,快艇抵達千里巖北碼頭,站長張炳仁和觀測員郭棟早早等候在此,滿臉笑意的他們已在島上值守了40多天,船的到來意味著他們可以回家過春節了。海上潮涌,船靠在岸邊搖搖晃晃,記者只得扶著扶手艱難前行,也不知是被誰拉了一把才終于上岸。站在岸邊,腳下終于有了踏實感,千里巖,這座佇立于黃海中部的孤島,終于出現在記者眼前。
“最近天氣狀況較為正常,各項比對觀測記錄表我都已經整理好放在文件夾里了,會議室暖氣管道上的一處活節有點漏水,記得修一下……”沒顧上休息,車豪杰便和張炳仁交接起了工作,隨后拿上鑰匙到太陽能發電機組和氣象觀測場進行設備檢查。
千里巖海洋站是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下屬一個特類艱苦海洋站,該站地理位置特殊,所處海域是海上交通要道,觀測數據代表性好、要素齊全、觀測歷史長,對準確及時地發布北海區海洋預警報特別是風暴潮預警報,確保船舶航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觀測的自動化程度已經越來越高。除了云、天氣現象等仍需人工觀測,風向、風速、降水量、氣溫濕度、能見度等數據都可進行自動觀測和采集,遇到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也不怕了。”在氣象觀測場,車豪杰向記者介紹,目前,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巡查,要確保設備正常運行;要實時監控數據,看有無異常;要每天實時將觀測數據傳輸回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減災中心。
20歲參加工作,今年55歲的車豪杰已經記不清在島上過了多少個春節,“我從老同志身上學到了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也意識到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在為我們國家的海洋事業作出貢獻,也是在為全世界甚至整個人類的海洋事業作出貢獻,我覺得很有意義,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是1999年出生的劉俊廷第一次在島上過年,他是目前所有觀測人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劉俊廷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談及第一次在島上過年的感受,他說:“我的父母很支持我這么做,我自己也覺得能用實際行動為祖國作貢獻非常光榮。接下來,我也會以平常心干好這份工作,堅守好這個崗位。”
令人欣喜的是,過去的一年,千里巖海洋站又有了新變化,諸多生活、觀測設備進行了“升級”。氣象觀測場的圍墻從水泥固件換成了不銹鋼材質,更穩固了;對一號太陽能發電機組進行了更新,可以基本保證生活用電不間斷……
下午2點,快艇發動,車豪杰和小狗“可樂”站在岸邊,目送大家離開,“過年好啊!”當駕駛員掉轉船頭準備離開時,車豪杰在岸上向大家提前送上了新年祝福。船漸行漸遠,穿著橙色工作服的車豪杰身影逐漸模糊,但那抹亮眼的橙色就如同他守島的初心,永遠熱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近千名地鐵建設者春節在崗
青島地鐵三期工程7條線100座車站已進入主體施工,85臺盾構/TBM設備投入掘進
青島市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已列入山東省2025年省重大實施類項目。目前,青島地鐵在建線路8條、154公里。其中,三期工程7條線102座車站中的100座已進入主體施工,51座車站已封頂,85臺盾構/TBM設備投入掘進,區間貫通24個,土建工程整體進度完成過半。
作為三期工程中的一條關鍵線路,地鐵5號線連接市南、市北和嶗山三區,是青島市軌道交通線網中具有環線功能的“C”型骨干線路。開通后將帶動麥島風景區、寧夏路居住區、大港規劃區、中車科技園、歡樂濱海城、閆家山居住區、浮山后居住區和石老人風景區等區域的規劃發展,進一步推動青島市軌道交通骨干網絡的形成。目前,5號線27座車站全部進入主體施工,11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19臺機械掘進設備已始發,區間掘進完成約60%。
對地鐵在建線路而言,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也是工程施工的關鍵期。近日,記者來到地鐵5號線土建一標段05工區四方廠站,切身感受地鐵建設者為城市發展作出的貢獻。
地鐵5號線土建一標段05工區共包含1站2區間,目前四方廠站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八四區間盾構也已雙線貫通,目前正在施工的是昌八區間的盾構掘進和四方廠站出入口的施工。在四方廠站,廠區內各類設施擺放有序,巨型龍門吊安靜地停在原地。監控室內,中鐵十一局項目盾構班組操作手成旭峰和工友坐在電腦前,眼睛緊盯著面前的屏幕。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近百個監控探頭所覆蓋的區域。今年35歲的成旭峰,來自山西呂梁。作為盾構班組的操作手,去年年初來到青島。“項目始發了兩臺盾構機,春節假期期間也必須有人員隨時緊盯著,確保節后能第一時間復工。”成旭峰說,兩臺“鉆地龍”都是土壓平衡盾構機,春節假期期間需要安排留守人員,隨時查看它們的土壓和水平、垂直偏差情況,避免因為失壓而導致意外情況發生,進而影響到項目整體施工進度。
成旭峰和工友正在監控盾構機施工狀態。周建亮 攝
雖然進入青島地鐵大家庭只有一年,但青島地鐵班組建設的效果讓成旭峰折服。在安排留守人員時,他主動請纓,把回家團圓的機會讓給了其他工友。“我是盾構班組的操作手,對盾構機最為熟悉!”成旭峰兄弟姊妹三人,父母年輕時也從事過工程建設工作,對工程建設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深有體會。得知他決定過年留在項目堅守,家人都給予了強力支持。同樣給予堅決支持的,還有他的未婚妻。蛇年正月,待工友們都返崗復工后,成旭峰將回到老家,完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女友正式訂婚。
正如成旭峰所言,依托青島地鐵第三建設分公司和后方公司的強力賦能,地鐵5號線土建一標段05工區項目部持續開展班組建設通過雙向“四管”,讓班組成員以主人翁姿態參與。通過角色轉換,讓班組作業人員深入體會安全管控重點、施工作業要點和現場管理難點,也讓他們能及時表達工作和生活訴求,真正實現了管理互動和班組自治。與此同時,項目部全面提升班組建家標準,著力打造“工友之家”、職工書屋、活動室、理發廳等活動場所,配備熱水器、洗衣機、消毒柜等生活設施,成立食堂宿舍管理委員會每月評比“最美菜品”“最美宿舍”,組織開展“優秀工友家庭青島游”活動等,極大激發了大家全身心投入青島地鐵建設的熱情。
青島地鐵5號線土建一標段05工區中鐵十一局項目黨支部書記、副經理王肖峰告訴記者:“我們為留守人員準備了‘春節大禮包’,組織大家包餃子、貼春聯,除夕夜還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并組織所有留守人員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了解到,今年春節假期期間將有近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堅守在項目建設工地,為早日建成“軌道上的青島”貢獻著智慧和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大棚“黑科技”催熟“金果果”
膠州櫻之語農業有限公司智能溫室內,系列高科技裝備推動大櫻桃“早熟”上市
車厘子是相當“友好”的進口水果——其“主攻”中國春節檔,當二三月份結束“退出”后,設施大櫻桃恰好進入收獲期“承接流量”。
在膠州櫻之語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蒙看來,露天種植要五、六月成熟的大櫻桃之所以能承接到車厘子的“大流量”,關鍵還要靠現代設施推動成熟期的提前。
1月20日,記者驅車行至膠州市洋河鎮賓賢村的鄉間路,道路兩旁連綿成片的櫻桃種植聯棟溫室映入眼簾。這連片的溫室,便是櫻之語的櫻桃種植大棚。雖然室外溫度已至零下,但推門進入溫室,二十多攝氏度的室溫讓記者“秒回暖”。挑高7.5米的大棚內,果樹整齊排列,王蒙正帶領工人修剪枝條。這意味著今年這里總面積200畝、近2萬株大櫻桃開啟了新一年的生長。
王蒙正在溫室內為大櫻桃樹剪枝。張晉 攝
“我們的設施大櫻桃大約3月底成熟上市,比露天大櫻桃提前1到2個月,早成熟的訣竅便是現代設施發揮的作用。”王蒙指著玻璃溫室告訴記者,玻璃溫室看似普普通通,卻是處處“高科技”。比如,大棚中布有二三百個傳感器,負責傳輸溫濕度等關鍵數據,平時操作手機就能對棚內溫度、濕度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如果氣溫過高,電腦就會自動控制開窗通風。王蒙告訴記者,大櫻桃生長過程中,對溫濕度的要求極高,整個生長期白天溫度不能超過25攝氏度,尤其是開花期溫度要精準控制在18到20攝氏度,否則會因溫度高導致不結果。這些精細化的數據,必須依靠電腦自動控制系統,根據數據做出指令、進行調節。
“再比如我們整個大棚布有水肥一體化設施,電腦根據土壤溫濕度并綜合大櫻桃樹生長周期,每隔5到7天進行一次定量滴灌。”王蒙隨即在手機App上點開“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系統”,將“澆水”“施肥”兩個指標都點至“100%”,立馬滴灌就開始了,不到兩個小時,整個園區就圓滿地完成了水肥灌溉。在這些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最終實現大櫻桃的提前成熟。
雖是企業的負責人,王蒙卻和普通技術工人一般,在大棚操作剪枝等一線工序。談話間記者了解到,今年36歲的王蒙,大學讀的是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后進入大櫻桃種植管理領域,如今已有8年的時間。這期間,這位“新農人”從一個種植“門外漢”,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技術能手。
當然,現代設施是手段,產品是否過硬、是否受到市場認可才是承接市場購買力的關鍵。王蒙告訴記者,由于品種選擇得當、平日種植和管理形成了一套標準體系,設施大棚每年可收獲大櫻桃20萬斤以上,大櫻桃外觀飽滿紅潤,口感脆甜,受到都市白領人群的喜愛,產品全部銷售至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大型商超,預計地頭價達到每公斤120元至160元,畝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王蒙還專門設置了一處30余畝的“空調大棚”,將現代制冷降溫技術應用到大棚櫻桃種植中,棚內利用制冷空調、補光系統自動智能溫控設備,從而讓櫻桃樹提前進入休眠,實現提早開花結果,并確保大櫻桃的果型、色澤和口感達到最佳。這個棚計劃在年后實現一批大櫻桃的上市,預計地頭價將達到每公斤300元至400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連續11年握著方向盤過大年
223路公交車駕駛員于斌堅守崗位,春節期間將有近2萬名城運控股工作人員忙碌在一線
車窗上貼滿了窗花,車廂頂部懸掛著紅彤彤的燈籠,扶手上纏繞著五彩的拉花……1月24日,在劉家下莊公交場站,223路公交車駕駛員于斌正忙碌地將車廂裝扮一新,每一處細節都傳遞著新春的喜悅與祝福。“快過年了,我想讓車廂的氛圍喜慶一點,讓乘客們在年味十足的環境中乘車,感受節日的快樂。”于斌邊忙邊笑著說。
于斌將車廂裝扮一新。劉棟 攝
于斌已連續11年堅守崗位過春節,今年也不例外。“只有我們在節日里握好‘方向盤’,城市公交系統才能保持有序運轉,確保乘客們享受到便捷的服務。我也希望遠在家鄉的親人能夠體驗到同樣溫馨周到的服務。”對于斌而言,這份堅守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他對公交職業的熱愛與執著。“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我會用心對待每一位乘客,安全開好每一班車,這是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223路公交線路自遼陽東路的劉家下莊至武昌路的天泰體育場,單程18.8公里,共設29站。車輛途經嶗山區、市北區和市南區,覆蓋眾多旅游景點、學校、商圈、居民區和醫院,車上老年乘客多、學生多,外地游客也多。“公交駕駛員不僅是一個崗位,更是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于斌說,根據往年經驗,過年期間,青島游客增多,他將用幽默的東北話編成順口溜,向乘客介紹青島的風土人情和旅游景點,讓外地乘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阿姨,您慢慢來,咱不著急。”“叔,我來幫您搬,您放心。”……運營途中,于斌熱情地招呼著上下車的乘客。為了更好地服務乘客,于斌還總結了“三心、三勤、三主動”服務工作法。對待外地乘客耐心細致,對老弱乘客關懷備至,對問詢乘客熱心解答。他時刻保持警覺,腦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聽,密切關注乘客的需求和變化。主動問候乘客,積極扶老攜幼,主動為乘客排憂解難,讓更多乘客感受到乘車關懷和溫暖。乘客王女士是223路的常客,她稱贊道:“于師傅不僅開車穩,服務也特別周到。”記者采訪時發現,于斌還細心地在車上準備了數據線,以備乘客在應急情況下使用。
作為線路的一名班組長,于斌不僅以身作則,還積極帶領班組成員共同進步。他利用業余時間與其他駕駛員交流,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在班組群里,從途經地標的曾用名到駕車節能妙招,再到路上的應急處理方式,常能看到于斌分享的內容。
于斌是公交行業眾多奉獻者的一個縮影。除了駕駛員,公交行業還有更多位居“幕后”的奉獻者,如公交車修理工、充電工、調度員、安全員……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市民出行提供貼心守護。記者從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春節假期,公司將有近2萬名工作人員堅守在工作一線,調度7000輛公交車全力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鑒于春運期間探親流、學生流、務工流和旅游流高度集中,加之惡劣天氣易發頻發等情況,公司提前制定并完善了應對惡劣天氣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增強應急機動運輸能力。此外,公司還全面推行“4+5”公交親情服務舉措,以服務細節提升服務溫度,讓每一位乘客都能感受到旅途中的溫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