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晚報
2024-12-13 14:11:12
原標題:十米車廂守護濟寧溫度
來源:濟寧晚報
原標題:十米車廂守護濟寧溫度
來源:濟寧晚報
本報記者 王仰浩
通訊員 崔保廷 楊菲
公交是為群眾提供基本出行服務的社會公益事業和重大民生工程。我市已連續多年將公交優先發展列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在公共交通規劃布局、設施建設、路權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前謀劃、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公共交通的新需求。
還有多少人
愿意乘坐公交車
12月6日,一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打亂了許多人的上班節奏。“今天早晨一出門看到霧這么大,考慮到路上可能擁堵,就選擇坐公交車上班。”在城區洸河公園公交站點,正在等16路公交車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太白湖新區上班,平常上下班開私家車多一些,遇到雨雪霧天時,她都會選擇乘坐公交車,“現在乘坐公交車既惠民又方便,早晚高峰免費乘車,打開‘濟寧公交’App能實時查看公交車所到的站點。你看,下一班車馬上就到,已經到達文昌閣小學站點了。”
有人會問,現在私家車、網約車越來越多,電動自行車、共享電單車基本飽和,還有多少人愿意選擇坐公交車呢?
7日上午,在金宇路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公交站點,今年65歲的王阿姨正在等10路公交車,此時站點的長凳上坐著七八位和她年齡相仿的老人。和年輕人乘車“輕裝上陣”不同,他們手里都拉著一個小購物車,“年紀大了,騎車子不方便,公交車是我們平常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周我都會去南張、長溝趕大集,早晨出發買些當季蔬菜,中午在集上吃點飯,下午再坐車回家。”
毋庸置疑,公交車已經不是多數人出行的首選方式,十多年前早晚高峰“擠”上公交的場景已經成為歷史,這正是交通多元化發展的縮影。隨著經濟發展、城市路網不斷完善,出租車、網約車、私家車、共享單車、電動自行車等出行方式越來越多元,公眾的出行理念和習慣也在悄然轉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公交車不重要。恰恰相反,公交車是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出行服務,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在有限的城市道路資源之下,這種道路資源占用比較少、集約化程度比較高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補充。
城區公交線路 總里程超2300公里
“平常很少進城,這回是來走親戚。我已經好幾年沒坐公交車了,上車之后感覺車內硬件變化很大,服務也很好。”8日,在劉莊小區公交站點,剛剛從38路公交下車的陳阿姨告訴記者,她家住在任城區南張街道,今年60歲,這幾年一直在老家照顧孫子,很少來城里,“上車之后,駕駛員得知我已滿60歲,告訴我可以免費乘車,直接刷身份證就行。他還熱心地詢問我去哪里,告訴我從哪個站點下車更近一些。”
作為我市重點公交運營企業,近年來,濟寧公交集團致力于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廣泛影響力的公交服務品牌,通過深入調研乘客需求,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制定線路品牌建設方案。從車輛外觀設計到車內服務設施,從駕駛員服務規范到公交廣告宣傳,進行精心策劃和統一規范,為乘客提供高品質的公交出行體驗,陸續打造1路“一路同行”、15路“綠色出行”、9路“敬老愛老”、69路“儒韻清風”、“文曲行”助學公交等服務品牌,打造“儒韻清風號”“民族團結號”等主題公交。“目前,我們有公交運營線路198條,包括常規公交線路、大站快車、高峰快線、助學公交、定制公交,線路總長度 2300公里。”濟寧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快干支微!公交線路不斷優化
面對交通出行的新變化、市民乘坐公交的新需求,濟寧公交集團主動優化線網,便捷市民出行,讓公交服務與城市同頻共振。
“通過調研分析、征求乘客意見,同時結合城市規劃,我們沿城區主要客流走廊開通了T1、T2、T3、D852四條高峰快線,實現中心城區、濟北新區、濟寧高新區和太白湖新區公交快速聯通。”濟寧公交集團運營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道。延伸2路、29路等干線,覆蓋西苑醫院濟寧醫院和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方便市民問診就醫;優化調整57路、331路,同步開通58路和5條節假日方特專線,方便市民前往濟寧方特樂園;優化調整68路、313路,減少繞行,加強公交便捷性,方便高新區多家企業員工通勤出行;開通703、751等五條村鎮(社區)支線,滿足北王村、新閘村、五道街社區等十余處區域居民進城需求……通過不斷優化調整城區公交線網,目前我市城區公交線網已經形成了“快干支微”多層次線網結構。
響應乘客訴求
運行效率提升
除了線路的優化調整,公交運營時間、準點率一直是乘客較為關心的方面。今年夏天,城區公交開始推行“響應式停靠”公交服務。顧名思義,在設有“響應式停靠”標識的公交車上,公交車由原來的“逢站必停”變為“響應式停靠”。“76路去高鐵站方向,過了汽車北站站點之后上下車的乘客就比較少了。之前站站停,為了趕高鐵我很早就得出門。”市民徐先生經常乘坐高鐵出差,76路是他去高鐵站常坐的公交線,“現在實行了響應式停靠,那些沒人上下車的站點公交車不停了,比以前快多了。”徐先生表示,“響應式停靠”是一種新型的運營模式,公交車“跑”得更快了,運行效率明顯提升。
“響應式停靠”從乘客的出發點去考慮,響應的是群眾的需求。對乘客來說,可提高出行效率、節省出行時間成本;對公交駕駛員來說,可降低工作強度、提高駕駛專注度;對企業來說,可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城市來說,可減緩交通擁堵、降低能源消耗,助力綠色出行。截至目前,濟寧公交集團在47條線路推行“準時”公交和“響應式”公交服務,讓公交運營有速度、有精度,更有溫度。
此外,濟寧公交集團運營調度人員根據線路運行特點建立駕乘微信群,通過點對點、線對線、人對人的高效服務,營造出“線上是乘客、線下是朋友”的和諧氛圍,駕駛員們在群里公布自己的電話,乘客反映的意見能及時得到回應,既方便了乘客出行,又拉近了駕駛員與乘客之間的距離。
滿足各種出行需求
自2021年以來,城區連續四年實施“早晚高峰免費乘公交”政策,早高峰6:00—8:30、晚高峰17:00—19:00,兩個時間段內可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的實施在緩解早晚高峰時段主城區交通擁堵、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方面發揮顯著作用。2024年日均早晚高峰時段客運量較政策實施前增長約110%,日均總客運量較政策實施前增長約37%。
同時,為了滿足學生上下學出行需求,緩解學校周邊道路擁堵,濟寧公交集團創新推出了“助學公交”服務模式,為學生打造一條安全、便捷、綠色的上學之路。“助學公交實在是幫了我們大忙!現在每天我在樓上就能看到孩子上車,同時伴有短信通知,孩子直達學校后也能收到下車短信,既安全又方便。”家住任城區阜橋街道萬達華府3號樓的張慧說。
2020年6月,城區開通首批助學公交線路以來,濟寧公交集團按照“一校一策”模式,始終秉承“先行先試、穩步推進”工作原則,多次深入學校進行客流、線路、站點布局調研,不斷通過調研具有乘車意向的學生居住分布情況,“定制化”規劃線路,實現家門口到校門口“零距離”接駁。同時,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了孩子“刷臉乘車”,家企信息互聯,家長可隨時掌握孩子動態。截至目前,助學公交已覆蓋城區41所中小學校,共計開通98條助學公交線路,日均客運量1.3萬余人次,服務學生6300余人,線路準點率基本達到100%。如今,助學公交與成千上萬個家庭緊密相連,成為中小學生暢安出行的堅強后盾,也成為濟寧便民惠民服務新名片。
無障礙服務
水平持續提高
老年人出行最愛什么交通工具?從全國一些調查數據來看,顯而易見,公交車排在前列。為切實保障老年人公交出行的便捷性,我市加大公共交通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交通無障礙服務水平。2023年1月4日,城區9路公交線被評為省級“最美敬老愛老線路”。9路線途經老年人日常出行頻率比較高的醫院、公園等地段。全線采用低地板、低入口、一級踏步的純電動車輛,車內設置敬老愛老專座、防滑扶手等適老化設施,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
濟寧公交集團在車輛更新過程中,持續加大無障礙設施公交車輛購置比例,自2019年以來,在符合線路需求的前提下,優先選擇低地板或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輛,新購車輛中低地板和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輛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9年的39%提升至2023年的100%。目前,濟寧公交集團現有運營車輛1352余輛,其中低地板和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輛502臺,占車輛總數的37%。
多讀一點
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 首部行政法規施行
2024年12月1日起,《城市公共交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首部行政法規。
《條例》中提出,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相關規劃以及城市發展和公眾出行需求情況,合理確定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布局公共交通場站等設施,提高公共交通覆蓋率。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公眾出行調查,作為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和場站布局的依據。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區、交通樞紐、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商業中心等大型建設項目,應當統籌考慮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文件要求配套建設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要求建設相關設施并同步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當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并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
《條例》中明確,城市公共交通票價依法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鼓勵根據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運輸距離以及換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票價體系。制定、調整城市公共交通票價,應當統籌考慮企業運營成本、社會承受能力、交通供求狀況等因素,并依法履行定價成本監審等程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