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8-12 19:59:08
原標題:海報觀察丨從七夕集體婚禮看婚俗改革的山東實踐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海報觀察丨從七夕集體婚禮看婚俗改革的山東實踐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沂源報道
“炎黃子孫,以婚禮定其禮,同牢而食,合巹同歸,執手相攜,自禮行時,連理成,比翼具,雖萬難千險,誓與共患,縱病苦榮華,誓與不棄。仰如高山哉,其愛之永恒!浩如蒼穹哉,其情之萬代!甲辰年壬申月丙午日,‘現代桃花源 情定在沂源’國風集體婚禮,婚禮成!”
16對身著明制喜服的新人,攜手在山東沂源牛郎織女景區舉行莊重典雅的傳統中式集體婚禮,在織女洞和牛郎廟前宣讀愛的誓言。新人之一的市民高碧琳說:“這樣的婚禮有一種松弛感,讓我們不再為繁瑣的流程和高額的花銷所累,而是放松下來,好好去享受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同時也更讓我們的傳統民俗文化被看到、被了解、被喜愛、被傳播。”
這場在8月10日七夕節當天舉行的“現代桃花源 情定在沂源”國風中式集體婚禮,是山東省持續深化婚俗改革、吹起婚俗新風的縮影。山東省以婚俗改革試點地區建設為抓手,通過創新婚育文化載體,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穩定。
婚事簡辦也能時尚 新時代結婚禮堂引領新風尚
早在2018年,青島市立足群眾對“減負”婚禮、新式婚禮的需求和期待,在城陽區試點建成全省首家新時代結婚禮堂,簡約時尚的婚禮形式一經推出便深受市民歡迎。
近幾年,政府依托青島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在景區景點、網紅打卡地等,建成包含奧帆中心、八大關景區、即墨古城、沙灘、嶗頂、里院、郵輪母港等極具“青島范兒”的新時代結婚禮堂132處,像李滄區的“禮樂青城”,嶗山區的“海誓山盟”等時尚浪漫的婚戀品牌,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簡約婚嫁新風尚。
在青島的膠州、平度等地,公交婚車成了年輕新人們的接親新選擇,被裝飾得新穎喜慶的公交車載著一對對新人由此開啟“愛的旅程”。新郎孫佳浩認為這樣的接親形式儀式感滿滿:“現在講究低碳環保,公交婚車能讓我和親友們一起分享喜悅,這才是我們年輕人的選擇!”
像這樣的婚禮環節,與當代年輕人熱愛環保、熱心公益等不斷提升的個人素養形成共鳴。婚禮形式還包含了名人主持、領導證婚、道德模范寄語、新人宣誓、志愿者演出等流程,組織個體或集體、中式或西式婚禮,按照個性化定制模式,滿足新人不同需求。同時青島市還在關鍵節點舉辦主題婚禮,例如為金婚銀婚夫婦舉辦慶祝儀式、為因抗險救災延遲婚期的新人補辦婚禮,近期連續舉辦五場“七夕”主題集體婚禮。青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張升強表示,截至目前,已為3000余對新人舉辦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新式婚禮。
新時代結婚禮堂潛移默化改變著市民的傳統觀念,不僅被年輕人喜歡,更得到老一輩的認可和支持,新人父母主動咨詢、幫子女報名的數量逐年增加。還形成了900余人的文明婚慶志愿服務隊伍,含主持、婚慶、攝影攝像、學生合唱團、老年樂團、禮儀引導等志愿者,更有320余名新人和親屬自覺加入志愿隊伍,助力城市文明建設。
婚俗改革不離生活 群眾既有面子又省票子
“還是咱們新中式婚禮震撼人心啊,這一個個環節不落俗套,還很‘高大上’。最主要是想感謝村委會的婚慶班子,替我們忙前忙后,還幫我們省了好多錢。”山東曲阜市魯源新村的“喜公公”孔德明站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禮堂里,看著早就被裝飾好的典禮現場樂得合不攏嘴。
原來在魯源新村,村委會建好結婚禮堂,成立文明迎親隊、文明宣傳隊,杜絕惡俗婚鬧;并將商定彩禮、隨禮標準,規定婚慶用車、宴席標準,其納入村規民約,用“村民的話”管“村民的事”;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持婚禮、致賀詞,將《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送給新人;新郎新娘不收禮金、彩禮等現金禮,改收美好祝愿、賀卡等祝福禮。
魯源新村的做法只是曲阜市推進婚俗改革典型示范點之一。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景亮介紹,去年以來,曲阜市以新時代中式婚禮為突破口,民政部門在每個鎮(街)選取2—3個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社區),堅持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120個,設立新禮儀實踐創新基地5家,推出新中式婚禮系列套餐,舉辦、展示新中式婚禮112場,場均節省5000余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喜事新辦納入其中。發揮紅白理事會主力軍作用,分批次培訓、全流程指導,創新文明迎親隊、紅事靠前服務、村黨支部書記致賀詞、民享資源庫等做法,“喜事紅”與“文明美”相得益彰,為群眾婚嫁省票子、增面子,目前,小雪街道武家村實行“紅白理事會會長主持婚禮、村黨支部書記致賀詞、將《家風家訓》作為禮物贈送給新人”的做法,讓群眾既有面子又省票子。防山鎮齊李村將婚禮鋪張浪費納入村民信用管理,與信用評分和年底分紅掛鉤,得到群眾廣泛認可。姚村鎮畢家村對婚車數量、宴席標準、彩虹門數量等都進行了限制,杜絕鋪張浪費,減輕了群眾負擔……發揮這些典型示范作用,不斷推進婚俗改革,倡樹文明新風。
移風易俗融合鄉村振興 激活鄉村文明發展之路
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基層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農業大縣的沂源,在淄博市率先實施“深化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三年攻堅行動,推動婚俗改革與基層黨建、文明實踐、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引導正確價值取向。
沂源縣委書記邊江風介紹,2024年為鞏固提升年,印發《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實施方案》,制定婚事新辦“四不四提倡”標準,即不盲目攀比、提倡簡約定親,不大操大辦、提倡婚事新辦,不鋪張浪費、提倡喜事簡辦,不亂貼紅紙、提倡低碳環保,細化責任分工,推動改革任務“項目化”實施、“清單化”管理、“閉環式”落地。
沂源縣充分發揮群眾自治機制,完善“一約四會”制度,指導村居將婚俗改革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規范、精簡婚嫁事宜辦理,摒棄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俗;調整充實全縣467個村居紅白理事會,對婚嫁事宜提前介入、積極引導、嚴格把關。
同時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建立多元化社會監督體系,強化酒店等相關行業監管,規范經營行為;支持婚慶公司積極創新服務和產品,鼓勵愛心商家為喜事新辦家庭提供優惠支持。
沂源還成功爭取了山東省首個“婚姻登記領域電子證照”試點,發出全省首張電子身份證辦理的結婚證;創新婚姻登記巡回服務模式,在牛郎織女景區設立登記巡回點,既方便群眾就近登記,又實現了辦證環境從大廳“程序化”到景區“美學化”的轉變。策劃舉辦的“情定沂源·我們結婚吧”“鳳驛花開”“情定天湖之畔·愛在錦繡許村”等新型集體婚禮和頒證等活動,婚慶新風俗正成為沂源廣大年輕人追求的新時尚。
賦能特色婚姻登記服務場所建設,創新婚俗改革舉措……山東婚俗改革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正在不斷提升,山東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段朝英表示,山東通過扎實推進婚姻登記場所規范化建設、靈活開展主題節日宣傳引導、深化婚俗改革試點建設、豐富婚姻家庭服務供給、創新婚俗改革宣傳形式內容五項具體行動,大力倡樹婚姻新禮俗,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讓婚俗改革成果在齊魯大地遍地開花、枝繁葉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