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7-28 16:17:07
原標題:濟南競速人工智能新藍海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競速人工智能新藍海
來源:濟南日報
2024年被稱作大模型應用場景元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模型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支柱。垂類大模型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進行訓練,具備更高的準確性和行業屬性。因此,垂類大模型不僅是大模型發展的必然趨勢,更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以“A I泉城”賦能行動為抓手,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高地和智能產業集聚高地的濟南,涌現出一批搶抓垂直大模型風口的優秀企業。一個新的產業賽道正全面起勢。
重點企業搶灘垂直大模型
2023年12月,浪潮海若大模型正式通過備案,上線開放服務,這是山東首家通過網信辦備案的模型產品,目前已授權和在申請的大模型、數據要素相關專利突破400項。浪潮海若大模型定位行業大模型,首批面向醫療、制造等六大行業。
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骨干企業在積極跟進。
2024年,濟南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爭相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備案。已經公開發布的大模型產品中,神思電子打造了“神思電子城市能源行業語言大模型”;眾陽健康打造了“M sunGPT”;麗陽神打造了“麗陽神州家庭服務產業大模型”;浪潮通用打造了“浪潮海岳”;金現代打造了“小金智問”;中維世紀打造了“智千尋”;山東能源集團子公司云鼎科技打造了“盤古”;浪潮云洲打造了“知業”。此外,還有多個大模型產品處于在研階段。比如浪潮智慧的“九霄知言”、舜網傳媒的“基于GLM 與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的政企大模型平臺”、億云信息的“千問”等等。
目前,浪潮系企業就有多個大模型產品正在積極推動備案開放。“大模型的問世,讓我們有新的抓手去培育新質生產力。浪潮云將以大模型新技術釋放數據價值新要素,推動數實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浪潮云董事長肖雪曾在數字創新生態大會上表示,大模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場景和畫卷,會進一步打破傳統生產要素“質態”,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效,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2023年,濟南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85億元,同比增長42%,成功上榜中國AI創新之城20強,入圍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前100強。濟南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省級特色產業集群,轄區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80余家,占濟南市78%,主要集中在齊魯軟件園,帶動相關產業近千億元規模。預計到2026年,圍繞工業制造、能源交通、城市管理等領域,濟南將形成50個人工智能通用、垂直領域大模型產品,在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打造一批領先產品。
精準賦能千行百業
2023年7月18日,山東能源集團、華為、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聯手發布全球首個商用于礦山領域的A I大模型——“盤古”大模型。依托該模型,云鼎科技構建“1+4+N”架構的礦山智能化方案,支撐AI大規模“下井”。傳統礦山企業應用“盤古”大模型后,焦炭質量平均預測準確率提高到95%以上;煉焦配比驗證時間從2至3天縮短到1至2分鐘;平均每噸配合煤成本降低超過3元,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登錄“天工開物”大模型,將一張人物照片放進平臺,輸入提示詞、設置參數,30秒后你將得到一幅楊家埠年畫。過去,開發年畫新產品需要經過繪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裝裱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一張樣品,有了大模型,可以節省很多步驟和成本。“天工開物”的誕生是企業與高校的一次跨界研發。
該模型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提供應用場景,濟南高新區人工智能企業——乙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開發,打通學校、學院、產業間的壁壘。今年6月,“天工開物”完成2.0版本的升級。
賦能智慧工業領域,助力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賦能醫療健康領域,精準高效提升健康服務水平;賦能智慧城市領域,創造人機協作的智能化生態;賦能科教文娛領域,多元創新推動產業跨界融合;賦能專業服務領域,激活數據價值并推動數實融合……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各行各業展現出巨大潛力,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體驗。
國產算力迎來新機遇
伴隨著人工智能和多模態大模型的迅猛發展,算力需求日益激增。業界認為,未來幾年,整個A I行業發展會越來越倚重GPU算力底座,算力底座將成為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升級的基礎設施和重要推動力量,國產算力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當前,濟南能全速構建“高算力、大模型、強應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與算力方面基礎優勢密不可分。
濟南的算力規模位居山東省首位;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構建的驗證性計算集群在10節點研究型榜單登頂奪冠。7月3日,中移齊魯創新院揭牌暨“數算智”產業合作簽約活動在濟南舉行。中移齊魯創新院落戶濟南高新區后,將著力打造高速泛在的算力網絡,落地濟青智算樞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通智一體化算力支撐。
7月20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5年)》。該《行動方案》預計,到2024年年底,濟南智能算力規模達到3000PFlops,占比達到全市總算力的60%;2025年年底,智能算力規模達到5000PFlops,占比達到全市總算力的70%。屆時,濟南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到52%以上,推進不少于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5G基站6萬個以上,確定性網絡服務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
當前,在巨大市場需求與利好政策加持下,市場供需呈現“雙向奔赴”趨勢。隨著大模型商業化落地不斷增加,國產A I算力正在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智算新時代也將催生一批新公司、新業態和新生態。
濟南加快邁向人工智能之城。 (本報記者 韓霄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