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4-07-17 10:09:07
原標題: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濰坊日報
原標題: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濰坊日報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近年來,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在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方面蓄勢賦能,自覺承擔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清春 趙春暉 通訊員 蔡清 韓德賓
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組織振興“新活力”
共建黨建聯合體。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與青州市委共建黨建聯合體,校地雙方創新實施“1214”黨建聯建模式,圍繞黨建聯建、產業聯抓、人才聯育、文化聯興等4個方面協同發力,同時選派10名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擔任青州市鎮街黨校科技副校長,扎實開展以“集中舉辦一次對接活動、系統謀劃一個聯建方案、研究確定一個共建項目、全面進行一次產業調研、聯合舉辦一次主題黨日、交流互通一張需求清單”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活動,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了“濰工力量”。
強化包村幫扶。學院選派優秀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口幫扶青州市王府街道七迥峪村,通過自籌資金、爭取獎補等辦法,投入73萬元用于修橋、修路,大幅提升了村內基礎設施水平。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助推農產品銷售、組織文化下鄉、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完善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化解矛盾糾紛、慰問困難黨員群眾等工作,大幅提升了包幫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實施科技創新
插上農業科技“硬翅膀”
加強技術創新。建設鄉村振興協同創新中心和鄉村振興實踐基地,促進學院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鄉村和企業等主體協同互動,聯合開展科研試驗、技術示范與推廣和人才培養等工作,建立校地、校企合作研發、合作轉化、合作推廣、合作育人長效機制。教師團隊對接山東綠圣蘭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蝴蝶蘭新品選育工作,對公司急需的種苗繁育、新品種選育、良種馴化、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
促進成果轉化。學院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選題立項,研發新品種,集成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聯合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成果推廣轉化示范。其中,山楂干紅酒釀造技術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并實現成果轉化,建成省內首條山楂干紅酒生產線,年產值近3億元,帶動2000余人就業,農民年收入增加2000余萬元;組建博士專業服務隊,開發銀瓜爬蔓吊植技術,開展銀瓜種植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制定濰坊市地方標準《青州銀瓜栽培技術規程》,實現產量倍增。
深化產教融合
點燃產業振興“主引擎”
優化涉農專業設置。學院以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布局建設新工科與新農科融合、服務企業和扶持農戶并行、學校政府農企農戶協同參與的“兩融雙線四維”涉農專業集群。對標全國涉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調整園藝技術、花卉生產與花藝、植物保護技術、種子生產與經驗、食品檢驗檢測技術、電子商務6個專業,形成了服務現代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特產品銷售等產業領域的專業布局,適應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發展。
推進校政企村多元協同。學院依托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學院,構建鄉村建設工匠培養新模式,升級鄉村建設工匠培訓教育示范基地,完成濰坊市智能建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項目建設,獲批“濰坊市裝配式虛擬仿真教學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與青州一建開展蘋果艙項目合作,與31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學生實習就業、平臺搭建、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強化人才培養
做大鄉土人才“蓄水池”
強化鄉村人才培養。學院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濰坊市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發揮鄉村電商學院作用,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打造線上線下精品課程,推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挖掘繼續教育潛力。學院深度對接鄉村振興人才需求,依托9個成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招生專業,優化招生專業布局和教學點設置,遴選備案校外教學點13個。做好農業人口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每年開展建筑施工特種作業培訓考核、燃氣從業人員培訓考核5000人次,開展應急局安全生產考試1萬人次,提升了鄉村勞動力就業競爭水平。
推動文化賦能
提振和美鄉村“精氣神”
強化非遺技藝傳承。學院依托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融通智育、德育、美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育人體系的各個環節,在課程建設、社團建設、科學研究等工作中突出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學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中的作用。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國內外友人、兄弟單位等來訪參觀15次;對接地方,到王府社區、古城社區、范公亭公園、邵莊等地舉辦展示非遺進社區、景區和鄉村展演活動10次。
推進非遺產品創新。學院充分發揮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和教育實踐基地作用,培育非遺項目文藝團隊,整合鄉村非遺資源,開展“非遺進鄉村”、花朝節演出等系列活動,編創非遺情境藝術作品和鄉村舞臺、鄉村旅游景點演出等節目,服務觀眾3萬余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