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4-06-28 20:58:06
原標題:沖向云霄!煙臺機場T2航站樓今日正式啟用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沖向云霄!煙臺機場T2航站樓今日正式啟用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機場之上,城市翱翔。
在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新征程中,煙臺蓬萊國際機場迎來新的發展節點。
6月27日上午,煙臺機場二期工程轉場啟用儀式在煙臺機場T2航站樓舉行。今日,T2航站樓敞開懷抱,迎接一波波客流、貨流走進煙臺、走向世界。
機場,是城市的“第一印象”。目前,煙臺機場已與世界17個國家和地區、142個城市通航,正加快打造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樞紐、中日韓航空貨運集散地,成為煙臺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和橋梁。
今年是煙臺獲批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也是煙臺機場通航40周年。40年來,從萊山到蓬萊,從軍民兩用到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山東省三大干線機場之一,從T1到T2,變化的不僅是地理上的空間位移,也不僅是客流吞吐量的簡單疊加,更是一段機場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精彩故事。
跨越與支撐
旺盛“生長力”,架起空中黃金通道
27日上午11點30分,煙臺機場二期工程轉場啟用儀式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江成宣布,煙臺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
擁抱藍天,聯通世界。作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機場是一座城市集聚國內國際資源發展要素、提升城市對外輻射能級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啟用儀式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表示,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離不開空港戰略資源的強力支撐。希望煙臺機場以二期工程轉場啟用為契機,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長遠的眼光,系統謀劃煙臺民航事業發展,做強空港樞紐功能,優化骨干支線航網結構,持續開辟新航線、新領域、新賽道,把煙臺機場打造成為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樞紐、中日韓航空貨運集散地,為奮進萬億城市新征程注入強勁動能。
“煙臺國際機場作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我省三大干線機場之一,持續優化網絡布局,不斷提升運行保障能力,旅客吞吐量邁過千萬大關,韓國貨運航班量和載貨量居全省口岸機場第一位,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省機場管理集團董事長李興軍說,省機場管理集團將與煙臺市強化合作,全力支持煙臺機場建設發展,持續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增開加密國內外新的航點航線,持續提升航空口岸綜合競爭力,早日將煙臺機場建設成“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樞紐、中日韓航空貨運集散地”。
民航山東監管局局長于蒼建表示,煙臺機場二期工程的正式啟用,將更好地發揮民航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引領作用,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
“民航山東監管局將支持煙臺機場建設華東地區500萬至1000萬級的‘干支通,全網聯’試點機場,支持煙臺機場打造‘區域樞紐機場’,推動民航事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于蒼建說。
煙臺機場二期工程主要包括T2航站樓工程、航站區工程和飛行區工程三部分。“二期工程的建成投用,是繼2015年轉場通航、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后,煙臺民航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煙臺機場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紅光表示,“這座現代化、智能化的航站樓是煙臺機場綜合保障能力的一次跨越,將以更加便捷、更加舒適的出行體驗服務廣大旅客,極大完善煙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為煙臺躍升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T2航站樓的啟用,標志著煙臺機場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邁上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
變化與突圍
不僅是空間位移,更是打開全新想象空間
“40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行走在嶄新的T2航站樓里,這是最關心的問題。
變化來自對困局的突圍。
1984年,煙臺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成為外鄉人眼中的“掘金之地”,進出煙臺的人群增勢迅猛。“何時能有自己的民航機場”成為無數煙臺人的追問。
面對這一局面,煙臺全市上下形成共識:不能讓藍天束縛住煙臺騰飛的“翅膀”,煙臺要開放,必須建民航。
1984年6月15日,煙臺獲準使用海軍萊山機場開展民用航空業務,同年10月8日9時50分,一架銀灰色的安-24型民航客機,安全平穩地降落在萊山機場,成為煙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霎時,煙臺沸騰了,膠東沸騰了。煙臺沒有航空港的歷史宣告結束,煙臺民航事業正式啟航,藍天之上,煙臺“飛翔”的軌跡優美昂揚——
1987年9月,煙臺機場擴建;
1988年7月5日復航,相繼開通了煙臺至廣州、哈爾濱、沈陽、西安、成都、深圳、海口等20多條國內航線和煙臺至韓國、日本等國際和地區航線,使煙臺空港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1999年10月,貨郵吞吐量超過1000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2004年開航20年后,首次實現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的突破;
5年后,于2009年旅客吞吐量再突破200萬人次,隨后僅用4年再次實現百萬跨越;
2014年11月,旅客年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年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人次,同比增幅達到74.1%,初步形成了“面向日韓、貫通南北、連接西北、輻射西南”的航線網絡格局。
伴隨著煙臺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煙臺機場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出行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民航運輸業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萊山機場為軍民合用,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煙臺新機場建設。
2015年5月28日0點2分,伴隨著山航SC9001航班安全降落至煙臺蓬萊國際機場,萊山機場落下帷幕,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一夜轉場,成為煙臺空港發展的里程碑。
滿弓勁發。在不斷騰飛中,2016年,煙臺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萬人次;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萬人次;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跨入大型機場行列,標志著山東省成為全國第三個、江北第一個擁有3個千萬級機場的省份,華東地區擁有的千萬級機場數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
眼下,二期工程轉場啟用,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300萬人次的保障能力,煙臺機場也以更敞亮、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逐夢藍天。
一次次變化,一次次突圍,這座煥然一新的新航站樓、新城市之門,開啟了煙臺航空產業迭代升級的發展新篇章,更打開了這座城市面向未來的全新想象空間。
機遇與格局
雙向奔赴中,城市與機場攜手進位躍升
有人說,修3公里的鐵路或公路只能在一個區域發揮作用,但如果修3公里的跑道,就能把這個地區和世界連接起來,讓天涯若比鄰。
這是飛機的優勢,也是機場的魅力。
煙臺機場的“魅力”如何發現?
今年4月,煙臺往返香港的定期航班正式復航;7月即將開通煙臺—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煙臺—吉隆坡、煙臺—曼谷航線,年內還將恢復煙臺—名古屋航線……
一條條空中黃金通道,“連接”起城市兩端,架起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煙臺已與17個國家和地區、142個城市通航。
隨著航空貨運供給加大,煙臺機場搶抓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開創國內“互聯網+櫻桃”全貨機鮮果電商運輸模式,推進“直通歐美、暢達日韓、連通東南亞”三大航線體系建設,航空物流業務蓬勃發展。
打造日韓航空貨運橋頭堡——
在高峰期,韓國航線每周執行31班,日本航線每周執行17班。日韓貨運航班量和載貨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煙臺機場為服務三國之間的國際快(郵)件、跨境電商、電子元器件等產業發展正全速邁進。
打通東南亞空中貨運橋梁——
為滿足RCEP各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需求,煙臺機場利用日韓航班密度優勢,打造連接東南亞和日韓的航空貨運中轉樞紐,將越南河內經煙臺中轉韓國首爾的國際中轉業務,全程運輸時效縮短至14小時內。
加速全球網絡布局——
2022年,相繼開通煙臺至意大利米蘭、比利時列日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等洲際貨運航線,極大拓寬面向歐洲國家的空中運輸通道,助推煙臺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聚焦“大物流”布局,煙臺機場多措并舉確保跨境電商貨物“進得來、過得快、出得去”,大膽探索供應鏈業態新模式與上下游合作,引進“菜鳥煙臺優選倉”,打造臨空跨境電商集聚區,煙臺機場公用型保稅倉庫投用,滿足煙臺當地企業保稅倉儲需求,更好地服務煙臺企業和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煙臺機場全年貨郵吞吐量達到7.5萬噸,同比增長21.0%,突破歷史峰值。T2航站樓正式投入后,可滿足貨郵吞吐量20萬噸的發展需求。
一座機場成就一座城,它可以顯著提高區域的競爭活力,也可以成為招商引資的磁鐵。當一架架客機從煙臺機場新航道啟航,呼嘯而來的,還有全新的發展格局和加速落地的新機遇。
YMG全媒體記者 慕溯 通訊員 常征 王侃
責編 王修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