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3-12-28 11:03:12
原標題:濟南的“活力”從何而來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濟南的“活力”從何而來
來源:大眾日報
□ 王健
年末歲尾,濟南又捧回一項沉甸甸的榮譽。12月22日,2023年度活力城市大會舉行,濟南獲評“2023年度活力城市”。
濟南的“活力”從何而來?
從年初的“超然樓傍晚亮燈”短視頻燃爆全網開始,活力濟南就頻頻出圈。洪家樓、“洛杉濟”、濟南國際雙年展等,相繼成為熱搜榜“常客”,“網紅濟南”熱度“狂飆”,連續上榜“全國十大周邊游目的地城市”。有短視頻創作者這樣說:“來了一趟濟南,你就相當于來了巴黎圣母院、西塘水鄉、杭州的西湖、南昌的滕王閣、廣州的‘小蠻腰’、重慶的洪崖洞……外灘的夜景確實漂亮。”
流量是城市的面子,活力是城市的里子。面子,讓濟南火了起來;里子,則讓濟南持續火下去。
在2023年度活力城市大會上,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戴龍成用“四千之城”,展現出活力濟南的新畫卷。
千年文化之城正青春,歷史與現代共融,塑造濟南活力之魂。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這里有8000年的泉水史、46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濟南傳承歷史韻味、堅守文化品位,投資155億元改造提升明府城、上新街等歷史城區,把16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打造成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連續多年舉辦中華“二安”文化旅游節,著力推動文物活起來,一大批濟南古建筑迎來火熱新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濟南正煥發出全新活力。
千億產業之城正澎湃,產業與創新共進,點燃濟南活力之擎。如今的濟南,一批千億級產業加速崛起,四大主導產業總規模突破1.4萬億元,“四新”經濟占比達到39%,數字經濟占比達到47%,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56%以上。全國首個超算互聯網工程在這里上線,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在這里啟動,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在這里制造。濟南在全國首創“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首推“建成即使用”模式,“在泉城·全辦成”已成為濟南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
千萬人口之城正激情,人氣與傳播共促,揚起城市活力之帆。作為實有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型城市,濟南始終把人才當作“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出臺人才政策“雙30條”,舉辦“海右人才節”,蟬聯“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如今的濟南,正成為天下英才激情創業和成就夢想的人氣之城、希望之城、未來之城。為在更大范圍、更高維度、更深層次宣傳濟南、推介濟南,濟南著力探索構建集內容生產、理論宣講、典型發布、文藝展播、城市營銷、國際傳播等功能于一體的“三室兩廳一中心”的新型傳播矩陣。
千泉生態之城正驚艷,生態與文明共促,筑牢濟南活力之基。濟南是聞名天下的“千泉之城”,擁有1209處天然泉水,世界上泉最多的城市要數濟南;縱觀古今中外,能夠融“山、泉、湖、河、城”等獨特風貌于一體的城市,唯有濟南。近年來,濟南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推進“顯山露水”“青山入城”“泉水進家”等工程,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日常,泉水叮咚、一城山色常伴身邊,在家飲泉、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氣神。近年來,濟南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把提升城市軟實力密切融入經濟發展、文明培育、城市治理全過程各環節,積極探索城市軟實力提升的推進路徑,大力推進全域、全程、全民創建,外修“顏值”,內塑“氣質”,濟南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四連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