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沂蒙晚報
2023-11-16 10:17:11
原標題:臨沂市區挖出“巨石陣”
來源:沂蒙晚報
原標題:臨沂市區挖出“巨石陣”
來源:沂蒙晚報
本報11月15日訊 (臨報融媒記者付茜 梅香玉 劉祥偉) 近日,位于臨沂市通達路與銀雀山路交會處東北金泰學府建筑工地,挖出“巨石陣”,引起眾多網友關注。14日,臨報融媒記者聯系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及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七地質大隊工程師進行實地查看,經過勘察判定這種地貌在臨沂并不稀奇,是一種發育不好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形成時間比侏羅紀早2億多年。
14日,該建筑工地開挖的基坑(“巨石陣”)已經被綠色的防塵網覆蓋,原始微地貌隱約可見,粗略估計開挖深度3-4米,基坑北部土層全部挖掉,南部大部分沒有挖至基巖,被粘土、粉砂質粘土覆蓋,局部挖至基巖,基巖原始微地貌尚未揭露。“這種地貌不稀奇,在臨沂比較常見。”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七地質大隊總工程師肖丙建實地察看后,對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肖丙建介紹,該基坑底面分布的是奧陶紀馬家溝群五陽山組灰巖,因上部的土層被挖除清理,大片基巖裸露而形成如此壯觀的現象(大家說的巨石陣),是一種自然形成的巖石微地貌特征,在臨沂老城區蘭山區至羅莊區普遍發育。“根據我們開展的臨沂市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編制的基巖地質圖,這種灰巖地貌范圍主要分布在沂蒙路以西,祊河南路以南,馬廠湖以東,羅莊湖北路以北,相較于南方而言,是一種發育不好的喀斯特地貌。”肖丙建介紹。
根據地質專家現場觀測,基坑底基巖形成于距今4.58~4.67億年前的中奧陶紀,巖石為厚層巨厚層云斑灰巖、含泥質團塊的白云質灰巖,巖層走向近南北向,傾向南,傾角20度至25度,單層厚度1.2m~2.0m。由于早期風化剝蝕,在開挖的基坑底部形成階梯狀、疊瓦狀展布特征,巖層表面(層理面、節理面、裂隙面)溶蝕現象十分明顯,主要見溶蝕溝、溶蝕槽、小溶洞等。
“巨石陣”也喚起了人們對于臨沂“龜馱城”傳說的記憶,傳說臨沂古城下面有一只神龜。除了“龜馱城”,還有人聯想到臨沂的金雀山、銀雀山甚至是古老蘭山……這些古老傳說與“巨石陣”,是否存在某種神秘的聯系?對于網友各種猜測,肖丙建也給予了回應,這并不是傳說中的金雀山、銀雀山的原始位置,也不是什么地震遺跡,倒是可以從地質學的角度解釋“龜馱城”的傳說。“臨沂正是有著這樣的地貌,讓城市仿佛坐在龜殼上,四平八穩,堅定永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好的傳說似乎從地質勘探中也能找到答案。”肖丙建解釋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