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10-22 13:57:10
原標題: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青島再加碼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青島再加碼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欣
市場滲透率逼近30%、國內累計產銷超過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兩年爆發式的發展有目共睹。從政策驅動到如今步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地爭相布局的新賽道,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已經將新能源汽車列入重點布局發展的24條產業鏈的青島,如何進一步聚力推動產業更快發展?10月21日舉行的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需對接大會透露了端倪。
力爭2026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0萬輛
盡管產業逐步走向成熟,競爭不斷加劇,但不容否認的是,作為汽車變革的前沿方向,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戰略機遇期,空間仍然巨大。
“當前汽車產業正處于產業生態重塑的關鍵節點,以綠色低碳、電力驅動、智慧網聯為基本特征的新汽車產業鏈,以及新模式、新業態正在加快孕育和發展,由此帶來汽車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產業生態體系的重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興林在大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了長足進步,逐步實現了與歐美汽車強國并跑甚至在部分領域領跑的態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作為我國汽車產業的后起之秀,青島經過多年“補課式”發展,已經構建起了相對完善的汽車產業體系,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青島擁有整車生產企業9家,產能超過130萬輛,汽車產業規上企業數量近300家。2022年,全市生產整車84.4萬輛,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產能利用率領跑全國。
面向未來,青島的思路十分明確——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乘勢而上,塑造產業新優勢。根據會上發布的《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青島目標到2026年全市整車產量達到1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60萬輛;產業鏈產值實現3000億元,本地配套率達到55%,推動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提質擴量、補鏈強鏈、完善生態,打造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多款新車型亮相,“整零協同”加快突破
要推動目標實現,就要找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重點領域“對癥下藥”。
當前,青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從產品結構看,青島新能源汽車占比仍然不高,產品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產業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從產業鏈看,電機、電控等領域仍然缺乏足夠強的龍頭企業,核心零部件領域尚沒有培育起實力較強的本土企業。
從對接會上的一系列舉措不難看出,進一步推動整車和零部件協同發展,成為青島的首要考量。
圍繞“整零協同”發展,青島在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中提出,將實施整車能級提升和關鍵配套提升行動。推動存量企業產量爬坡擴能改造,導入更多暢銷新能源車型,同時聚焦頭部企業開展精準招商,積極爭取新項目落地;落地電驅、電池、輕量化材料等關鍵配套項目,瞄準雙極板、膜電極等核心零部件,謀劃氫燃料電池企業全產業鏈布局。
對接會上,“青島造”首款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極石01首臺量產車正式下線。該車由落戶萊西的北京汽車制造廠生產制造,定位中大型智能豪華SUV,于今年8月對外發布。該車實現量產,標志著我市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加快調整。
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瑤光的混動車型也在對接會上正式導入奇瑞青島基地,并將于今年11月在青島開始量產,也將進一步豐富青島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帶動產業鏈加速向高端化躍進。
智能網聯是未來汽車的重要特征。從傳統的運載工具到集納了物聯網、AI、元宇宙等最新技術的科技產品,智能網聯無疑是新能源汽車時代最誘人的產業機遇之一。
青島一方面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落地,另一方面圍繞智能網聯相關領域進行產業布局。
青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和首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在對接會上亮相。首批測試道路位于高新區中央智力島,包括匯智橋路(環島路-智力島路由北往南)、環島路(匯智橋路-智力島東路)、智力島東路(智力島南路-環島路)、智力島南路(匯智橋路-智力島中路)、智力島北路(匯智橋路-智力島東路)、智力島路(匯智橋路-智力島東路)等6條道路。首張測試牌照則由一汽解放青島公司獲得。
家電電子是青島的優勢產業,青島立足優勢發力智能網聯產業。根據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青島將引導海爾、海信、中微創芯等企業,突出汽車電子、智能座艙、車規級IGBT等方向,實現關鍵配套領域的新突破。
同時,大會明確透露,未來青島還將支持更多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青島加快布局,多批次、多區域、多場景開放更多測試道路,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商業試點的“青島模式”。
政策保障,營造更優產業生態
實現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全方位的要素保障。
青島發布了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等十部門聯合制定的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第一批政策清單,從提產增效、補鏈強鏈、推廣應用、路權保障、使用環境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營造更優產業生態。
根據政策清單,針對生產制造環節,對我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按照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增量,給予最高5000萬元增產提效獎勵;對電池、電機、電控、氫燃料電池、催化劑、膜電極、雙極板等新建的補短板項目,按照設備投資額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補。
以需求牽引供給,帶動產業發展。政策清單從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賦予新能源汽車路權、停車費減免、支持出口等方面安排了多項政策。
政策清單還注重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圍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新建小區固定車位100%具備安裝充電設施的條件;老舊小區改造中積極布局充電設施,支持公共充電充換電建設,為新能源汽車使用打通堵點,創造便利。
“未來,青島還將以企業訴求和用戶需求為出發點,持續出臺第二批、第三批政策清單,支持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力提速,提檔升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大川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