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日報
2023-10-21 10:46:10
原標題:擦亮更好濰坊“國際海洋動力城”藍色名片
來源:濰坊日報
原標題:擦亮更好濰坊“國際海洋動力城”藍色名片
來源:濰坊日報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瑗
面朝大海,擁抱蔚藍。海洋資源稟賦獨特,海洋發展基礎厚實。在海洋經濟發展中,濰坊大踏步邁向深藍,亮出一張以高質量發展為底色的藍色名片。
作為第五屆濰坊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主辦方之一,我市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機遇,全力主攻海洋經濟,更高層次推動海洋動力裝備領域合作發展,努力打響“濰坊國際海洋動力城”品牌,助力濰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和動力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展現海洋產業發展的時代新擔當、國際新形象,提升濰坊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速形成海洋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攜手云端共舞,共謀經略海洋。10月21日,由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海洋局、濰坊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市貿促會承辦的第五屆濰坊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在東方大酒店舉辦。本屆博覽會在第九屆中日韓產業博覽會期間舉辦,濰坊海洋經濟發展的鼓點與對外開放同頻共振,線上搭建云上數字展館,線下舉辦博覽會開幕式、海洋漁業智慧養殖生態(動力裝備)發展論壇,搭起一座面向萬里海洋、面向科技未來的藍色橋梁。
堅持產業先行
賦能海洋高質量發展
向海圖強!濰坊勇擔使命,聚焦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堅持產業先行,將產業發展作為經略海洋核心,將藍色經濟列入19條新產業賽道之一,制定出“路線圖”。出臺《濰坊市主攻“海洋經濟”戰場三年行動方案》等,組織實施海洋產業提升、特色園區培育、重點項目建設“三大工程”,強化開放、科技、生態“三大賦能”,抓實體制機制“一個保障”,奮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洋生產總值從2019年的113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552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從19.9%提高到21.2%,濰坊交出了一份高質量“海洋強國”答卷。
實施海洋產業提升工程,錨定海洋動力裝備、現代海洋化工、現代海洋漁業、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文化旅游、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加快七大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打造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濰坊主攻“海洋經濟戰場”取得豐碩成果。
我市堅持強鏈條、聚集群,既推動現代漁業、海洋動力裝備等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又推動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換道超車,構建起以濰柴、豪邁、天瑞等為骨干的海洋動力裝備產業集群,以蝦、貝、三文魚3條百億級全產業鏈等為重點的現代海洋漁業產業集群,以海上風電、漁光互補等為特色的海洋新能源產業,以漁鹽文化、風箏文化、海上競技為品牌的海洋文化旅游產業集群,以新和成、富康、華辰等為代表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日臻完善。
把海洋特色園區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載體,以產業鏈為紐帶,不斷完善產業生態。目前,全市園區總數達到26個,全市16個縣市區(開發區)都有1至2個海洋特色園區,其中7個園區獲評省級海洋特色園區、數量全省第一,累計完成投資1949.85億元。
堅持“項目為王”,連續三年每年開工現代海洋產業重點項目都在100個以上,為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形成梯次支撐。今年重點推進總投資1239.6億元的123個涉海重點項目建設。其中,7個項目納入省重點、48個項目納入市重點,46個項目納入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總數全省第二。
用海洋的胸懷做海洋的事業。濰坊始終以開放的姿態澎湃著一個有著海洋基因城市的發展雄心,努力把比較優勢變為發展勝勢,向海洋推開對接國家戰略的“濰坊窗口”,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著新作為。
產業是城市的靈魂,如何以未來引領現在?在本屆博覽會上人們將找到答案,聚焦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和海洋未來產業培育,將有一批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項目簽約,在緊踏新時代發展節拍中落地生花,不僅厚植著濰坊經略海洋的新優勢,也激蕩起向海洋進軍闊步前行的澎湃力量。
培育“藍色經濟”
競逐海洋產業“主賽道”
面向大海、向洋發展。濰坊在百舸爭流的區域競爭突圍中,以奮進之姿競逐海洋產業“主賽道”;在實現城市的國際化的歷程中,與海洋共舞共生共美。
在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建設新時代海洋強省的背景下,我市從港口提升、科技創新、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加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開放賦能,深入鏈接優質資源。立足濰坊交通區位優勢,著力強港口、建平臺,提升合作交流水平,激發海洋發展活力。
2019年至2022年,我市連續成功舉辦四屆濰坊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吸引包括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國家級科研院所在內的780余家企業院所參展參會,達成合作成果87項、總投資667.9億元,打響了濰坊海洋動力裝備品牌,搭建起海洋領域“雙招雙引”、合作交流重要平臺。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海洋創新水平。我市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先后與嶗山實驗室、山東大學、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合作共建SDL科學實驗室,已正式列入嶗山國家實驗室核心公共平臺。與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省地礦四院三方簽約共建海洋遙感應用與科技創新實驗室。引進落地唐啟升院士工作站、萊州灣灘涂生物碳匯國家實驗室以及萊州灣灘涂生態模式示范基地、濰坊蝦類種業研發基地、昌邑蟹類種業研發基地等“國”字號應用牽引平臺。
強化生態賦能,守牢海洋發展底線。加快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掛牌成立全國首個海上風電生態環境監測觀測站——昌邑海上風電場監測觀測站。創造性地開發出“檉柳+肉蓯蓉”生態修復模式,打造了海洋生態修復“濰坊樣板”,成為自然資源部渤海生態修復8個典型案例之一。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幾乎是每一個海洋城市面臨的“必選題”。我們回望濰坊海洋強市之路看到,我市著力推動海洋動力裝備產業優化提升,將現代養殖業與海洋動力裝備相結合,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濰坊“國際海洋動力城”嶄露新姿。
本屆博覽會在展會主題上進一步聚焦,將是全方位展示濰坊“國際海洋動力城”的一場內容精彩、科技賦能、打通供需、永不落幕的盛會,向世人展示著濰坊經略海洋的新“藍圖”。
架起海洋橋梁
共筑藍色未來
構筑海洋開放平臺,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產業和項目是根本。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搶占先機,對山東和濰坊的發展至關重要。已經走過了四年歷程的博覽會回響著濰坊堅持產業先行和對外開放的鏗鏘足音。
本屆博覽會恰逢其時,奮力擊鼓前行,搭建起了展現城市形象、匯聚創新要素、擴大對外開放的“藍色橋梁”,奏響了一曲濰坊“藍色朋友圈”乘風破浪、向海圖強的“黃河大合唱”。
本屆博覽會創新亮點可圈可點,采取“線上+線下”方式,“線上”舉辦云上博覽會,“線下”舉辦開幕式、論壇活動。
——舉辦海洋漁業智慧養殖生態(動力裝備)發展論壇。本次論壇將更加聚焦海洋發展前沿、更加貼近涉海企業需求,更加注重論壇實際成效,以論壇為舞臺、請專家當智囊、讓行家唱主角、讓有需求的企業盡可能地參與進來,為促進成果轉化搭建直接對話平臺、交流合作平臺,賦能助力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舉辦“云上博覽會”。利用3D數字化布展、360度觀看。線上的6個展區,重點展覽展示海洋動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海水綜合利用裝備、海洋休閑旅游裝備、海洋前端高新技術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新裝備。薈集311家國內外企業,包括美國艾默生、韓國現代重工、三峽集團、濰柴集團、中集來福士等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三所等國內海洋領域頂級科研院所。
第五屆濰坊國際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開幕后,一個永不落幕的“線上+線下”博覽會將定格,集體亮相的海洋動力裝備產業匯成一幅壯美長卷,與延綿千里的山東海岸圖隔“云”相望。
高層次的論壇,有效的對接交流,將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重要機遇,為海洋經濟發展按下“快進鍵”。
乘風破浪、向海圖強。借力博覽會,進一步放大海洋經濟優勢特色,加強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持續提升經略海洋能力,推進濰坊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貢獻濰坊力量。一個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環境優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現代化海洋強市揚帆遠航,走向藍海深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