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3-09-18 11:18:09
原標題:魯企海外園區講好創業故事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魯企海外園區講好創業故事
來源:山東商報
為進一步擦亮“云話山東”外宣品牌,山東省委外辦、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商務廳聯合組織策劃“云話山東”系列外宣活動第四期之“走近海外園區感受魯企風采”專題宣傳活動。9月14日,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跟隨采訪團走進濱州和淄博,實地參觀山東英科環保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魏橋創業集團的輕量化基地和紡織研發創意成果展廳、山東創新集團,挖掘企業海外園區的發展成績、服務當地發展的社會貢獻以及企業在對外合作中的生動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講好魯企故事,探尋調研本土企業在走向國際發展領域的新風采和新風貌。
◎文/圖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劉佳寧
英科再生
自主創新成為世界一流資源再生高科技制造企業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塑料碳循環經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被認為是有效治理環境污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方式之一。英科再生的企業發展之路由此展開。
據悉,英科再生是一家塑料循環再生利用的高科技制造企業,總部位于山東淄博,旗下擁有山東淄博、上海奉賢、安徽六安、江蘇鎮江、馬來西亞及正在建設中的越南基地。英科“塑料家族”中的白色泡沫塑料,通過自主研發設計的GREENMAX泡沫減容增密設備,可將塑料的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50和1/90,幫助國內外50多個國家的400余個回收點大幅度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運轉成本,建立了廣泛高效的全球回收網絡。2019年,國內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資源化回收利用,為協助政府做好“兩網融合”項目,英科在上海市的19個站點推廣放置了GREENMAX泡沫減容增密設備,并持續不斷地從上海市36個站點回收壓縮后的塑料,未來計劃在國內各城市進一步推廣應用。
英科構建了完整的研發體系和科研技術團隊,不止回收,在再生、利用領域也有核心技術保駕護航。
英科再生副總經理田婷婷介紹,壓縮后的塑料經過英科的分子鏈修復技術和塑料改性技術,憑借先進的塑料再生造粒系統,可制成純度高達99%的再生PS粒子,變為再生粒子的塑料。少部分直接銷往其他下游企業,制成建筑保溫板、家電及電子產品外殼、復合樹脂市政設施等產品。大部分繼續留在英科,開始塑料的高值化蝶變之旅。
英科的框類產品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發,在不同加工環節中運用了大量的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將塑料進行高值化再造利用,并通過八大信息化系統為塑料的再造過程保駕護航。專業的設計團隊將塑料變身為精美的畫框、相框、鏡框及室內外裝飾建材,每年根據全球時尚家居消費品的流行趨勢,推出上萬款精美的框類和建材產品。
英科將塑料回收與時尚消費品兩個產業進行了完美結合,讓塑料在不同的應用領域都能發揮出最大的資源價值。通過一支近300人的專業營銷團隊,蝶變后的塑料去往海內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家零售商超,讓塑料實現了從可再生塑料到時尚家居消費品的高附加值轉化。
英科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創新方案的締造者。田婷婷介紹,英科是“中國塑料再生循環利用”研發生產基地,榮獲了“山東省、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和“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稱號,現已擁有2項國家級火炬項目、10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和91項實用新型專利,參與制定了3項國家標準、1項團體標準,并主持制定了1項行業標準。
魏橋創業集團
開創海外礦業開發多方合作共贏新模式
據悉,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擁有3家上市公司、國內外17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600億元總資產的特大型企業,在紡織領域擁有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再生棉”于一體的完整閉環產業鏈,在鋁業領域擁有集“采礦—氧化鋁—原鋁—鋁精深加工—再生鋁”于一體的完整閉環產業鏈,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
2013年以來,魏橋創業集團關聯公司中國宏橋集團以及魏橋鋁電公司充分利用印尼豐富的鋁土礦資源,與印尼哈利達集團、韋立投資(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宏發韋立氧化鋁公司,共同投資13.4億美元,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可達邦縣肯達旺甘鎮建設年產200萬噸的氧化鋁生產線,并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生活區等配套設施。
在幾內亞建設鋁土礦開采項目,創造“中國速度”,實現“中國奇跡”。2014年,魏橋創業集團關聯公司中國宏橋集團,聯合新加坡韋立集團、煙臺港集團和幾內亞UMS等4家企業,組成企業聯合體“贏聯盟”,成為中國率先在幾內亞共和國拿到鋁土礦的企業,鎖定了22億噸的鋁土礦,每年運回鋁土礦4000萬噸以上,為我國鋁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被奉為全球礦業開發“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2021年6月,贏聯盟博法—博凱項目達圣鐵路建成通車,項目全部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自主運營管理,全長112千米,是幾內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條現代化鐵路。
目前,幾內亞項目總計完成投資17.67億美元,中鐵十八局集團、煙臺港集團等單位參與項目建設,帶動重汽、柳工、徐工等單位的裝備出口。多艘20萬噸級巨輪長期穿梭于中國與西非海岸,在把礦石運進國內的同時,也把國內出口物資運往非洲沿岸國家,形成一條長期穩定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印尼項目現有職工3791人,其中印尼員工3421,占比達到90%。不僅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創造契機,還為當地帶來先進的工業技術、現代化工業的先進管理方法,成為引領當地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更為中印尼兩國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山東創新集團
全球規模最大的鋁合金材料生產與研發基地
就在采訪進行的前兩天,9月12日,從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傳來喜訊,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榮登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49位,比去年上升23個位次;位列2023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98位,比去年上升7個位次。
2002年,山東創新集團初成,當時年產值只有200余萬元,是有幾十名員工的小廠。短短20年間,山東創新集團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鋁合金材料生產基地,成為一家涵蓋生產經營鋁合金高端棒材、板材、線材、型材、汽車輪轂等五大產品為主的大型現代化綜合企業。除了科技上的創新,它也創造了奇跡。
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就在于科技研發。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立新介紹:“我們專注于鋁合金研發、生產,企業從創辦之初到現在,一直肯在研發上下功夫。當今的鋁產業一直在發展進步,要求我們不斷研發新的鋁合金品種來替代傳統的鋼鐵材料;同時不斷研發新的鋁合金材料以適應市場需求。”
崔立新基于對金屬材料的理解和近百年世界鋁產業的發展歷程,預計鋁材料未來前景非常廣闊,想用創新的手段、創新的研發來生產更高端鋁合金材料。“企業要想持續快速發展,只有通過科技創新、通過生產方式創新、通過經營模式創新才能夠實現,所以就起了‘創新’這個名字。2000年時,全國原鋁產量才328萬噸,如今已超過4000萬噸,事實證明我們當初的預判和選擇都是正確的。”崔立新告訴記者。
在科研上,創新在資金方面和人才培養引進方面始終注重加大投入。資金方面,去年研發費用超1億元。有自己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研發基地、工程技術中心,推動研發成果落地,這些都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人才方面,目前創新金屬有30多位碩博專業人才在一線從事研發生產。
據介紹,創新金屬發起或參與制定了18項國家標準,對我們整個國家的鋁行業、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目前,創新金屬在山東、江蘇、內蒙古、云南4個省(自治區)建有16個工業園區,員工1.7萬人,綜合產能超過500萬噸。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汽車、工業產品、電子、電力、建筑、裝飾、醫藥包裝等領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鋁合金材料生產與研發基地,其中鋁合金棒材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