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3-03-07 16:05:03
原標題:濟南市文物保護兩線齊飛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市文物保護兩線齊飛
來源:濟南日報
張榮墓墓室
張榮墓出土的“神道碑”“子孫譜碑”
張榮墓墓室內壁畫
張榮墓出土的元青花瓷器
齊長城錦陽關
□本報記者趙曉林
春節以來,濟南這座網紅城市一再“出圈”。2月底,濟南的一個考古新發現,讓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泉城這個古老而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上,這就是元代張榮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項目。不僅如此,近年來濟南注重博物館事業發展,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地下地上雙線“齊飛”,助力提升濟南城市軟實力。
2月底,濟南文博界頻傳好消息,元代張榮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項目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六項考古新發現;被評為“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壁畫最豐富的元代墓葬
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對章靈丘北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并清理西漢至清代墓葬102座,其中就包括元代濟南王張榮家族墓地。
張榮家族墓地至少有32座墓葬,形制有3種:5座磚雕墓、9座石室墓、18座土洞墓。這些墓葬排列有序,自北向南成排分布。發掘中發現了石碑4件、龍紋碑首2件、赑屃碑座1件、石翁仲4件、石羊3件及其他與陵園神道相關的100余件石刻文物。其中最被考古人員看重的是濟南王(張榮)神道碑、濟南王(張榮)子孫譜碑等幾通石刻,因為這些石刻上面的文字有近4000字,記錄較為詳細,是研究這處家族墓最重要、最直接的文物。
濟南王神道碑,記載了張榮的生平事跡、濟南王子孫譜碑記載了張榮及其子孫共計六代的譜系官職情況。對照著墓地的墓葬情況,經過目前研究,基本可確定墓地北起第一排的M83為張榮墓;往南第二排為張榮子輩的墓葬,是他的一至六子的墓葬:張邦杰(M82)、張邦直(M68)、張邦彥(M81)、張邦允(M79)、張邦孚(M77)、張邦昌(M74);再往南有十多座墓葬,是張榮的孫子輩的墓葬。
通過這些考古發掘的成果,再和史料相結合進行綜合研究,能基本理清張榮家族的歷史。
市考古研究院負責人郭俊峰告訴記者,張榮墓由墓道、前門樓、前室、后門樓、中室、后室及5個側室組成,通長34.2米、最寬15.1米、深6.3米。這是全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壁畫最豐富的元代墓葬,更是山東地區內發現的級別最高、陵園附屬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資料最豐富的元代墓地。前后雙門樓、八墓室的結構也是國內元代墓葬首次發現。其中,牡丹紋藻井、儀仗出行圖、持戟武士圖等壁畫是山東地區元代墓葬中首次發現,后門樓和M79門樓設置墨書“堂號”斗形匾的形式亦極為罕見。
濟南首次發掘出土元青花瓷器
“這次發現的石刻文物中,‘大元故濟南公張氏神道碑銘’碑首、‘神道碑’‘子孫譜碑’是最為重要的石刻文物,碑刻銘文可與《元史》等歷史文獻進行相互勘證,可以補充、改正很多史料的缺、誤。記錄的內容為我們研究元代時期漢人任用制度、職官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還有出土的石翁仲、石羊、望柱等石刻文物,也都非常重要,對研究元代陵園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資料。”郭俊峰表示,這次發現的石刻文物上的碑文對研究這處家族墓地和張榮這位“濟南王”的歷史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物,價值不只體現在文物本身,其文獻價值更為可觀。
另外,郭俊峰告訴記者,張榮墓中的壁畫也讓考古人員興奮,考古價值巨大,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元代磚雕壁畫墓:“張榮墓中壁畫的題材非常豐富,門樓上繪制的主要是纏枝花卉;前室有蓮花藻井、祥云仙鶴、斗拱立柱、侍女圖、各類水果花卉等;中室繪制的題材為牡丹藻井、花鳥圖、纏枝牡丹、儀仗出行圖等;后室有蓮花藻井、祥云仙鶴、花鳥圖、盆栽花卉、嬰戲圖、宴享圖、備宴圖、晾衣圖等。另外,在后室南過道東西兩壁上各繪有一名執戟武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牡丹紋藻井、儀仗出行圖、持戟武士圖這三種內容的壁畫在山東地區是首次發現。”
很多人對于這樣的古墓葬的考古發掘,最關心的還是出土文物。這次出土的文物確實讓人感到震撼。從數量上看,共有500余件(組);從品種上看,除了上面說的石刻文物外,還有瓷碗、瓷盤、瓷瓶、瓷罐、香爐、銅鏡、鎮墓石、陶俑等,非常豐富。這些文物和豐富的壁畫內容,形象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情景,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拿瓷器來說,出土的多個種類,包含了鈞窯、龍泉、磁州、景德鎮等多個窯系,不只是對南宋和元代的瓷器生產研究有重要價值,對于研究元代時期濟南地區對外貿易、運輸、社會風俗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研究元代喪葬用瓷和葬俗提供了新材料。其中最珍貴的官窯和青花瓷器就有40余件,而元青花瓷器更是濟南首次發掘出土。元青花瓷器的價值可以說是最高的,因為在近些年的有關元青花瓷器的拍賣,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天價拍出,所以說這次出土的元青花瓷器不管從文物價值還是收藏價值上都非常巨大。”郭俊峰說,此次出土的瓷器種類多、工藝精、價值高,尤其是這些元青花的制作、輸入濟南的情況和價值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他還提到,在M49墓葬中的壁龕內發現了殉葬的人骨,這也是山東地區第一次發現。這處元代墓葬不僅在濟南、山東,就是放到全國也是非常罕見的。
連續獲得考古評選殊榮是實至名歸
通過研究史料可知,張榮,字世輝,生于1180年、卒于1263年,濟南歷城人。他從一位金朝士卒,后來成為濟南地區一股武裝勢力的首領,降蒙古后在作戰中屢立奇功,成為元朝名臣。不管是經歷還是品級,在當時的漢軍將領中都十分罕見。他官職最高時為濟南路萬戶,封濟南公。張榮任職濟南時,是元代濟南的實際最高領導者。去世后追贈推忠宣力正義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濟南王,謚忠襄。所以,后人都稱張榮為“濟南王”。其子孫張邦杰、張宏、張邦憲、張宓分別被追封為齊郡侯、齊郡公、濟南郡公等高級爵位。張榮共有七
子、四十孫。從張榮開始,其長子張邦杰、長
孫張宏,一門蟬聯三代“濟南王”,勢力一
直延續到元世祖后期。
“張榮家族墓地布局規整,明
顯經過了規劃,這種高規格的元代墓葬對研究元代漢人,尤其是王侯
家族的墓地選擇及
布局、墓葬形制
選擇、隨葬器
物、墓上設施等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研究以張榮為代表的漢人世侯家族的興衰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郭俊峰表示,張榮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成果剛剛公布,就能進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終評名單,并連續獲得多項殊榮,絕對是實至名歸。
記者在采訪時獲悉,市考古研究院將對出土的骨骼進行DNA檢測,以便進一步確認有關的親屬關系。也將對壁畫的內容、碑文的內容和瓷器、陶俑等出土文物做進一步分析、研究,以獲得元代時期濟南地區更多的信息。另外,也會挑選合適的出土文物,在適當的時候舉辦展覽,讓公眾能親眼看到這些珍貴、罕見的文物。
相信有非常多的濟南人,在盼望著能早日親眼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能更多了解“濟南王”張榮,能對濟南的元代歷史、文化、風貌有更多的認識,從而對濟南的歷史文化產生更多的自豪感。
黃河岸邊、齊長城故地,兩座博物館“蓄勢待發”
除了“地下大發現”,濟南文博的“地上大動作”也在積極推進。
2月初,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在“實施博物館優化提升工程”中提出,實施百家中小博物館質量提升行動、“博物館之城”建設試點推進計劃、“一縣一館”建設工程、齊魯文物精品展覽推介。加快重點博物館項目建設,支持山東考古博物館、濟南黃河文化博物館等新館建設。
早在去年5月,濟南市印發《關于“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范城”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要全面梳理黃河文化文物資源,加快推動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濟南段)、黃河文化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建設。
根據《濟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以天橋區和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依托,規劃建設濼口古鎮、黃河文化博物館、百里黃河風景帶、鵲華秋色園等重點項目,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濟南黃河文化主地標。
據悉,黃河文化博物館擬在起步區的都市陽臺片區建設。
都市陽臺片區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東南端,緊鄰黃河生態景觀帶,用地規模約350公頃,定位于濟南文化戰略功能區和齊魯文化客廳,承擔文化展示、國際交往、城市慶典等多元功能。起步區正在推進重點片區規劃全面提升細化工作,在項目實施層面,圍繞黃河博物館和黃河明珠塔2個重點項目,分別開展建筑方案編制和選址研究工作,確保高展示度落地。
不過,濟南的這座黃河文化博物館的整體設計、外觀和內部展陳等情況,都還沒有公開的信息,濟南市民還需要耐心等待。
說完黃河邊上的博物館,再來看看將要建設的山區里的博物館。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近日發布了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齊長城遺址博物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批前公示。該項目用地位置位于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大廠村及娘娘廟村,依托齊長城錦陽關遺址建設,用地面積為7187平方米。據了解,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是國家長城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而在2023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加快城子崖、大辛莊等考古遺址公園和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最核心的是錦陽關齊長城遺址博物館,另外還有齊長城步道、綠道工程、齊魯古道文化街區、運糧河景觀提升、娘娘廟古村落周邊環境提升。
說到錦陽關,這可是齊長城沿線一座重中之重的關隘,是齊長城三大關隘之一,因地處錦屏山之陽而得名。錦陽關西段齊長城遺址,全長756米,是齊長城全線現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遺址。自古以來,錦陽關既是交通要道,也是軍事要塞,故在周圍險峻山峰上修筑了城堡、烽燧,居高臨下,扼其咽喉。
黃河文化博物館、齊長城遺址博物館,一北一南,一臨水,一靠山。建成后,雙館遙望,必將成為濟南歷史文化最新、最具吸引力的展示基地,也將成為濟南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典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