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3-02-28 12:47:02
原標題:“專利密集型”魯企站上風口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專利密集型”魯企站上風口
來源:經濟導報
多重利好之下,山東不少“專利密集型”企業已探索出一套依托專利保護、面向市場的技術創新方法
◆導報記者 杜楊 濟南報道
“專利密集型”企業,這個概念火了!最近,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22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情況。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采取更加有力的知識產權政策,繼續培育壯大專利密集型產業。
山東是制造業大省,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眾多,也誕生了一大批“專利密集型”企業。近年來,不少企業已經探索出一套依托專利保護、面向市場的技術創新工作方法,專利保護更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準繩。
山東省科學院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呂兆毅認為,申報專利是為了保護而非保密;企業的技術創新應當面向市場,并充分利用專利保護達成合作,實現技術創新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技術創新陷兩難
山東礦產資源豐富,當地分布著眾多工礦類企業。鄒城兗礦泰德工貿有限公司(下稱“兗礦泰德”)就是一家典型的山東企業,背靠相關產業鏈,致力于井下安全設備生產,服務于山東多家工礦企業。
然而,據兗礦泰德總經理助理兼知識產權部部長李亮介紹,此前,他們的產品經常遭遇仿冒,“而且仿冒品多安裝在井下,取證存在一定難度。”
作為長期研究知識產權的專家,呂兆毅坦言,企業的產品往往研發過程艱辛、生產出來卻極易被仿冒,這種情況較為普遍。為了自我保護,2008年前后,兗礦泰德開始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010年,企業成功申報了發明專利。
不過,專利保護也不是“萬能”的。呂兆毅本人就經常被企業家咨詢專利轉讓事宜,“還有的企業手握多項專利,卻連專利維持費都快付不起了。”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在他看來,很多企業對專利保護存在誤區,認為專利保護就是單純的“技術保密”。“這種誤區使得專利成果無法轉化成效益,企業也就錯失了很多商機。”他表示。
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突破14萬億元,同比增長17.9%;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的12.44%,就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6.5%。
既能保護技術
也能技術創新
“起初我們申請專利,主要是為了滿足招投標的硬性條件,”李亮坦言,“但后來發現,專利的申報其實可以用來統籌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
原來,井下安全設備生產涉及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總會涌現出很多改進方案,“此前雖多有采納,但就專利申報的標準來看,單個的改進還達不到相應標準。”他說。
如何才能將零散的改進方案形成合力?兗礦泰德開始有意識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調整技術創新的方向。“有一次,某礦找到我們,希望采購一種掘進機配裝機載臨時支護裝置,而且要求掘進機與臨時支護實現完全雙向閉鎖,一旦研發成功,將大大提升井下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李亮說。
為了攻克這項技術,兗礦泰德方面多次下井測繪,聽取對方意見,并針對性地在每道生產工序進行技術改進,最終攻克了這項技術,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利申報為準繩,將此前相對散亂的改進方案有序整合。”李亮如是總結。
無獨有偶,煙臺東德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煙臺東德”)也有一套類似的技術創新“方法論”。公司總裁助理兼戰略發展部部長邢曉明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們公司致力于氫能利用產業化技術突破及關鍵裝備研制,而電機運轉時會產生電火花,一旦引燃氫氣后果不堪設想。
“有沒有可能改進電機,避免產生電火花?當時有個技術人員提出,可以用陶瓷球制作電機軸承。”她說,“后來,陶瓷球軸承的電機研發成功,還成功申請了專利。”
邢曉明認為,像陶瓷球軸承電機,僅僅是涉氫裝備改進的基礎,“我們將基礎申請了專利,未來我們的氫氣循環系統、空氣壓縮機等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研發。”
面向市場,放開布局
呂兆毅認為,申請了專利保護的生產技術,恰恰可以更開放。
“國外很多企業在申請下專利后,還專門寫成論文公開發表。”他說,這與此前國內一些企業的“技術保密”舉措對比鮮明,“一項生產技術的創新,只有推廣到更多的企業才有價值;技術創新只要有價值,自然有企業愿意為之買單。”
保護而非保密,繼而達成更廣泛的市場合作,煙臺東德也有這樣的專利布局。“國外很多企業在氫能產業上有先發優勢,但并非每項技術都適應中國的市場,也不是每項技術都申請了國際專利。”邢曉明說,“某大型跨國企業的氫氣循環泵設計思路很不錯,但并不適應中國的國情,尤其是低溫性能不大理想。于是我們的工程師改進了這項技術,生產出了我們自己的、完美適應低溫環境的氫氣循環泵,并且申請了相關專利保護。”
她說,后來這家企業主動找到了煙臺東德合作,未來雙方也將共享市場、技術,共同研發全新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煙臺東德研發的這款氫氣循環泵,被應用在了我國第一臺雪蠟車上。
呂兆毅說,當年他給那家“快付不起專利維持費”的企業提供的方案,就是進行專利的合理布局,“申請了專利,自己的企業消化不了,又對外保密,自然就成了‘垃圾專利’;反之,合理的專利布局,不僅能帶來市場合作,有時還能帶來直接收益。”
《“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提出了“培育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工作任務,要求到2025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在山東,2022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同意青島等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試點,專利等知識產權質押業務僅需一天即可辦理完畢。
“多重利好之下,‘專利密集型’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風口’。”呂兆毅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