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2-09-18 15:05:09
原標題:山東手造“思考”:貓是老虎的師傅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手造“思考”:貓是老虎的師傅
來源:舜網
金秋九月,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在泉城啟幕,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兩大會場同時開展。10萬平方米展覽規模、11大展區、2700余家參展商,皮影、魯繡、面塑、葉雕、刻瓷、黑陶、柳編,在展會上大放異彩,讓人感受到“山東手造”的魅力。
在本次展會上,齊河縣張輝黑陶亮相德州展區,十分醒目。記者多次在博物館見過展現4000多前龍山文化高度的“蛋殼黑陶”,今年夏天專門到1928年首次發現“蛋殼黑陶“的所在地——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的城子崖,看到了龍山黑陶代表作蛋殼黑陶高柄杯,領略其不朽魅力。
龍山黑陶作為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以黑、薄、光、硬四大特征享譽陶壇,被稱為“史前黑科技”。齊河張輝黑陶、齊河劉旋子工作室黑陶、膠州孔子六藝文化園黑陶,都在龍山黑陶技藝傳承上做出重要貢獻,甚至在薄鏤空等方面超過了出土蛋殼黑陶的標準,這是讓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山東手造黑陶成功之處有兩點:一是選用黃河古道河床特有的純凈細膩的紅膠土;二是經手工淘洗、拉坯、塑形、壓光、印花、雕刻等數十道工藝,采用封窯熏煙滲碳的方法燒制而成。前者決定了黑陶的地域性,后者則是靠人的手工技藝來完成。黑陶工藝沒有歷史記載,制作難度系數極高,如今在山東大地上重煥光彩,顯示出獨特的技藝價值和市場價值。
中華手造源遠流長,山東省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民間工藝、傳統產業資源。據統計,山東省內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排名全國第二,在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目錄中,山東省有20個項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為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項目。截至今年3月,山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9萬個,直接從業人員350余萬人。
有人說,“助推山東手造形成新動能”,這種說法需要辯證思考。在自動化、智能化機器生產普遍化的今天,手造作為一種傳統技藝,生產效率是低的,有一部分手造脫離了現實實用功能,僅僅剩下了展示功能,唯一的去處是客廳藝術擺件。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承非遺文化和民間工藝,必須注意找到“人手比機器強”的地方,記者由此想到了“貓是老虎的師傅”這個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故事說,很久很久之前,老虎并不如現在這般有本領,是山中之王,而是動作遲緩,而貓也不是養在家中,而是捕獵的能手。但有一天,老虎拜貓學藝,經過了很多刻苦訓練,老虎幾乎把貓所有的本領都學會了,突然想要嘗一嘗貓的味道。好在,緊急危難時刻,貓爬上樹,老虎只能在樹下徘徊,因為他并沒有學會爬樹,氣惱的老虎只能眼睜睜看著貓逃走了。貓戰勝不了老虎,但貓有比老虎強的地方——現實中,一些老虎也會爬樹,但在爬樹的靈活性和高度上,老虎永遠比不了貓。
這個故事里的“老虎”,可以比喻為今天現代化機器生產的各種制造產品;“貓”,可以比喻為今天仍然存在的手工藝產品。今天現代化機器生產的各種制造產品,它的源頭就是手工業制造產品,至今很多產業的工業設計仍然脫胎于手工設計模型。手工藝制造,在古代是手工業制造的一部分,比如,蛋殼黑陶高柄杯那真是可以喝酒的酒杯,不是弄著玩的,因此,手工藝制造和現代制造業產品之間,正類似傳說故事中“貓和老虎”的關系。
市場是無情的,手工藝產品要在自動化、智能化機器生產普遍化的今天,繼續生存發展,就必須展現自己比機器強的地方。
手工比機器強的地方,仍然是很多的。機器生產的煎餅、水餃,怎么也比不上手工的煎餅、水餃的味道香;魯錦生產,機器穿織不如人織得密,手工魯錦到處體現著人的創意;濟南微雕,可以在頭發絲上、米粒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這些是機器做不到的。手工藝產品的未來,其生命力正體現在這些“機器比不了手”的地方,只有從“機器比不了手”的地方突破和壯大,才能走進更加光明的天地,這也是山東手造落實“兩創”最應該下功夫的地方。
原標題:山東手造“思考”:貓是老虎的師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