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08-25 16:08:08
原標題:濟南這所學校把課后服務玩出花
來源:濟南日報
高新區山大附中瀚陽學校學生分享暑期實踐項目成果。(記者黃中明攝)
今年暑期,適逢“雙減”政策出臺一周年。政策實施以來,孩子們在放學后、寒暑假“何處何從”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濟南一所學校連通家校社三方聚合“放學后的力量”,開啟了一種協同育人新模式。8月22日上午,濟南高新區山大附中瀚陽學校舉行了一場“認識我的社區”暑期實踐活動成果交流分享會,他們以學校為圓點逐漸輻射至周圍各個社區,在活動中,學生為社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在享受社區服務的同時成為社區的服務者。
打通家校社“最后一公里”學生為社區服務改進提妙招
“雙減”政策出臺后,在過去的一年中,不少學校都在探索課后服務新模式,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共育成為新焦點。今年暑假,山大附中瀚陽學校的學生有了新去處,學校聚合“放學后的力量”,開啟了一場全新嘗試。
8月22日的交流分享會上,該校學生帶來了他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在一個名為“認識我的社區”的項目中,學生們以日常在小區發現的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小組探究、實地調查,制定出不少操作性較強的方案。
“如何解決社區訪客‘最后一百米’難題”是三年級三班賀雅淳小組的活動主題,主要聚焦外賣員找不到路送餐超時、親戚來訪易迷路等問題。“在考察中,我們發現了小區入口沒有明顯的指示標記牌,小區內部大路指示牌較少,單元樓號有遮擋、字體不明顯等問題。”賀雅淳說,針對以上情況,他們找到物業工作人員進行反饋,物業工作人員表示會進行考察并及時更改。
“通過這次活動,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少年兒童也是社區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名學生說。在項目中,孩子們不再只是接受社區服務,也可以為社區提供服務,從參與者變成設計者和主導者。
據了解,學校在暑假針對不同年級開展了“媽媽講繪本”“跳蚤市場”“認識我的社區”等家校社協同育人項目。不同于常規的暑期社會實踐,此類項目以年級為單位確定活動主題,每次活動需至少覆蓋一種符合該學段學生年齡特征的社會情感學習能力,并至少運用一種家校社合作類型。學校成立教師工作小組,制定設計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重點與難點、實施流程、實踐檢驗方式、所需資源與支持等問題,并繪制活動推介圖。學生和家長發布活動倡議和推介圖,并征集家長志愿者,同時公開項目組意見郵箱廣開言路。
在活動實施中,學校向學生和家長發布《活動觀察指南》,輔助家長觀察兒童的活動過程,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活動結束后,告知參與者該次活動的“實踐檢驗方式”,使學生和家長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和反思所學。在活動結束一周內召開交流反饋會,共同探討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山大附中瀚陽學校校長董矛表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目的是創建和維護一個有助于兒童成長和發展的支持性環境,構建起兒童與成人的終身學習場,打通學校到社區、家庭的“最后一公里”。“通過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帶動家庭和社區,使整個片區形成一種文化氛圍,讓學生、家長和老師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董矛說。
收集問卷千余份梳理128個問題制定6種活動形式
山大附中瀚陽學校“家校社協同育人”項目有著較為系統的理論支撐。董矛說,他們結合實際,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全美家校合作聯盟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學家愛普斯坦所提出的“交疊影響域”理論作為學校“家校社協同育人”項目的概念框架,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決定將“培養社會情感學習能力”作為該項目的教育目標。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李淼介紹,該項目團隊將“發現當前阻礙學生發展的迫切問題”作為開展家校社共育活動的邏輯起點,了解家長與教師對于“兒童成長發展”“家庭教育”以及“家校社共育”等多種話題的看法和感受,共收集教師問卷51份、家長問卷1135份,訪談教師和家長代表累計時長11.2小時,轉錄訪談資料17.1萬字。
通過分析訪談數據與問卷調查數據,學校發現教師和家長普遍認為學生們迫切需要掌握一種優質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們學習學科知識、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素養、形成適當的情感態度等。全部活動圍繞著提升某種特定的社會情感學習能力展開,內容覆蓋“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識”“人際關系技能”“負責任的決策”等五組核心能力。
團隊梳理出128個問題,根據問題選定了明確的主題和改進目標,破除“唯分數論”,以“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與社區合作”6種家校社合作類型,制定出6個活動形式。
新學期開學后,學校還將利用周末在社區開展活動,每個月開展1—2項活動。董矛說,活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學校引領,建立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兒童友好型社區,構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本報見習記者李珊記者曹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