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7-24 17:49:07
原標題:百年中山路尋一段"青島往事" 中國電影院煥新亮相
來源: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宋波鴻)
自1931年建成后,她便矗立成中山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今,她是打開“青島往事”的一扇門。她是中國電影院,在經過內外改造后,近日煥新亮相。
7月22日晚,隨著首屆“上街里啤酒節”盛大開幕,那個印象中熱鬧熟悉的中山路重回人們視野。而隨著人氣的回歸,中國電影院的討論熱度也隨之上升。“往事不僅可以回味,也可以回放”,一句話道出了電影藝術的魅力,也同樣道出了中國電影院之于青島的一種意義:她是青島城市時代變遷的守望者,也是“青島往事”的回望者。希望通過她串聯起相關的人文歷史,讓更多的“青島往事”成新篇,成新章,成新藍圖的美好底色。
來到中國電影院,你會發現,除了翻新外立面,增添了全新的夜間亮化設置之外,中國電影院內部同樣完成了蛻變和翻新:一樓、二樓增添了全新的影視文化展區,包括中國電影院的前身背景、歷代變遷樣貌,還有中國影史以及在青島取景拍攝制作的影片展示。這里幾乎變身成了一個同時兼具現代化影院功能的電影主題博物館,并時時刻刻展現著青島這座“電影之城”的獨到魅力。
“影、劇、城”文化新據點
中國電影院位于中山路上,這棟90多歲高齡的老建筑已經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并成功入選第一批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筑,近百年來見證著中山路的發展和變遷。
“這將是這座與眾不同的電影院的一大特色。來到中山路,肯定需要文化娛樂活動,在這棟見證中山路近百年歷史的文物建筑里,看一場電影就會成為不少人回到中山路的市民、游客的選擇。”中國電影院里的工作人員介紹。
本次中國電影院完成的內部裝修改造,同樣講起了有關電影、電視劇與青島這座城市的動人故事,作為我國首座由中國人全資打造的影劇院,用沉淀的歷史重塑今日的變遷。
早在1931年12月25日影院開業當天,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在青島拍攝、張石川導演、洪深編劇、胡蝶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拉開了青島電影歷史新的一幕。時至今日,“中國影院的歷史新開端”等鮮明標簽,將讓中國電影院將成為青島一個全新的文化新據點。
“青島往事”新地標
還原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情景,全新改造的中國電影院一樓大廳內,珍貴的電影海報著重突出影院的年代感,就像一道光影之門,讓人一下沉浸在那個歷史時空里,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情懷之旅。
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可以看到左手邊的墻上,裝飾的是“山東大戲院”的歷史招牌以及電影院的一系列老照片。在漫長的時光里,青島與電影相伴相隨,而中國電影院就像是一位記錄著城市文化風采變遷的老者,守護著中山路,守護著獨屬于青島的光影記憶。
據介紹,早在籌備時,這棟老建筑被命名為青島大戲院,落成前正式定名為山東大戲院。由于歷史時局原因,影院也幾易其名,曾經有過“國際劇場”“中國劇院”“中國影劇院”等名稱,最終在1986年正式定名為“青島市中國電影院”,并一直沿用至今。
曾經它珍藏在每一代青島人的記憶里,如今,作為“青島往事”的新地標,它將繼續陪伴著每一個人的戲夢人生。
據介紹,市南區目前正著力構建青島往事文化品牌,中國電影院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將舉辦中國人第一家電影院情境復原及系列影展沙龍活動、“跨越百年瞰覽青島”光影刻錄展、“百年回響歲月印記”老照片靜態圖像展、“青島往事”主題下延展光影市南?電影系列藝術沙龍等系列活動,激活文化的價值基因,構建島城文化自信,形成廣泛的品牌社會效益、長效的產業經濟效益。
“電影之都”新場景
眾所周知,青島的“電影之都”之名已享譽世界,而中國電影院恰恰成為了“電影之都”青島歷史城區里的新場景,在青島老城區,在中國電影院,你完全可以尋找到一份來自青島“電影之都”的專屬味道。
在翻新后的中國電影院二樓休息區,消失已久的錄音機、見證歷史的珍貴膠片,以及吟唱至今的黑膠唱片等老物件,無不詮釋著一座“電影之都”的歲月印記和片場時代感。
“在青島的歷史城區里,你同樣可以追溯時代的點滴,老物件背后的情懷還有逝去的年代感,一個詮釋時代歲月的沉浸式空間,可以讓觀眾影迷游客體味那個時代的百態風情。”工作人員介紹,另外,在二樓的多媒體影片體驗區,運用現代的多媒體設備,圍繞在青島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電影作品,展示青島城市與電影行業的發展史。
陳列的多臺膠片放映設備,同樣充滿了年代感,曾為觀眾帶去舒適觀影體驗的同時,更為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穿梭在影視歷史之間,觀賞著《流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等最新在青島拍攝制作的票房大片,似乎青島“電影之都”名片越加清晰锃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