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21 09:27:07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盒子青年”:讓城市給青年人一個擁抱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7月14日上午9點半,濟南市領秀城秀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向陽花”心理輔導項目團隊隊長張霞正直播每周一節的心理指導課,當天分享的是《生命的重逢——假期不再雞飛狗跳》。不一會兒,500余名網友涌進直播間,留言互動好不熱鬧。
張霞在領秀城社區已居住8年,兩年前發起“向陽花”項目。“關注到年輕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想通過自己的分享,幫助、引導社區青年放下壓力。于是,我找到‘盒子青年’,請求支援。”她說。
“盒子青年”是活躍在領秀城社區的一支青年團隊,如今他們的主線業務涵蓋社區社群、創業社群等。在他們的精心打造下,常住人口12萬的領秀城社區被納入團中央全國首批社區青春行動實施范圍。
“找到有趣的人,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是領秀城社區的標語,也是“盒子青年”團隊成立和運行的初衷。團隊創始人姚廣彬與王梓琦是好友,兩位從外地來濟創業的青年,特別想融入這個城市。融入城市首先要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去哪兒找?二人把目光投向社區。2016年8月,他們在所居住的領秀城社區邁出了打造青年社群的第一步。
吸引年輕人從哪里入手?
“興趣!”王梓琦回憶說,當時舉辦的第一個社群活動是親子剪紙。舉辦親子活動,是因為社區年輕父母占比高,社區居民中還有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葉雕代表性傳承人,可邀請其公益授課。“我們在社區微信群發了活動公告,不到15分鐘,20組名額就被搶光了。”姚廣彬說,就這樣,領秀城社區首堂親子公益課開課了。
剛一下課,就有不少家長圍上來,報名參加下節課。“我知道,我們找對突破口了。”王梓琦說,從此二人明確分工,一人負責深度調研社區青年所喜所需,設置公益課堂等活動;另一人負責挖掘社區有專長的青年,邀請其前來授課。
供需吻合,激發出一個個快樂有趣的青年朋友圈。隨著公益課等活動人氣越來越高,報不上名的居民致電社區開發商總部,申請擴大課容量。
于是,兩個人搭起的“草臺班子”被開發商看到,資源隨之而來,開發商提供了充足的場地支持,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社區青年自發加入。“盒子青年”團隊也不斷成長,如今團隊成員達到21人。“青年服務青年,青年吸引青年,我們社區的青年活力就點燃了。”姚廣彬說,領秀城社區平均每年完成1200余場社群活動,吸引40萬余人次參與,青年參與者占比超過一半。
社群運營日益成熟,不安分的“盒子青年”嘗試開辟新的方式,聯結更多青年。
“我們創業有苦有甜,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源。我們想分享給跌跌撞撞的青年創業者們。”姚廣彬告訴記者,在團省委的支持下,2020年,青年創業孵化平臺“盒子青年節”誕生,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專業指導、資金支持等。王梓琦說,共有12支團隊獲得入孵考察的機會,預備上市公司3家,近三年為青年創業對接資本近7000萬元,創業空間近10000平方米。尚嬋瑜伽就是在“盒子青年”的幫助下,收獲了第一筆融資100萬元,如今開設門店29家,計劃于2022年底上市。作為反哺,尚嬋瑜伽每周在社區里免費開設2次瑜伽課程。
眼下,“盒子青年”還有更大的野心:把更多的青年留在濟南。
“回頭看看,你最想對2021年的自己說什么?”“2021年,你有什么求而未得的小遺憾嗎?”……回答過5道題目,馬倩決定不走了,留在濟南。
“其實,那天我口袋里,正揣著前一天買好的回菏澤的車票,我之前確實下決心要離開濟南。”馬倩說的那天是2021年12月31日。她碰巧參加了一個名為“泉城擁抱H計劃:復盤2021,擁抱2022”活動。“復盤讓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甘心,擁抱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我要繼續在濟南追夢。”她說。
這場理智而溫情的跨年活動,正是由“盒子青年”發起。
除卻優厚的人才政策、暖心的人才服務,城市吸引、留住青年,還能靠什么?“我們的答案藏在團隊名稱里。”姚廣彬向記者說起了多年前的一個夜晚。
深夜11點多,姚廣彬走在社區的小路上,抬頭看到住宅樓上還有幾個亮燈的小窗戶,像一個個小“盒子”,在等待主人回家。他頓時覺得心里暖暖的。
如果奮斗在這個城市里的每一位青年,都能有一個等自己歸來的小“盒子”,溫暖能在每個深夜如期而至,那一定很美好。
記者手記
讓城市與青年友好,這里有參考答案
“在這場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里,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燦爛、城市的未來。”7月12日,“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社會實踐調研青年分享座談會上,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李夢(化名)講述了過去4天開展實踐的體悟。她直言,作為一名00后,很喜歡以這樣的方式聯結城市。創新打造這一聯結路徑的就是盒子青年團隊。
青年與城市的關系,如何優化?“盒子青年”走出了一條青年服務青年、青年引導青年、青年吸引青年的路徑。
在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董云芳看來,城市吸引青年有幾個關鍵詞:平等、開放、包容、溫暖與機會。
“對外來青年而言,溫暖很具吸引力。”董云芳說,社區作為青年落腳地,為他們提供契合需求的各類活動,給予精神上的撫慰與溫暖,自然能夠有效地聚集青年。“盒子青年還關注到青年創業者的成長狀態,為他們提供支持平臺,助力他們追夢。青年想留在一個城市,是因為覺得在這里能實現自我價值。”她說。
“城市吸引青年,1.0版本靠政策,2.0版本靠服務,3.0版本靠感情,4.0版本靠文化。”共青團濟南市委權益部部長鄧青說,在廣泛深入調研青年對城市訴求時,發現青年對文化生活有很高的期待。“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青年科研工作者放棄一線城市高薪崗位,決定留在濟南,是因為某家livehouse。”所以,濟南在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時,明確提出,誠心經營一座城市。在城市建設、文化服務和品質生活等方面考慮青年需求,推出“青聽/青秀/青益/青悅/青創/青享”等一系列泉城?青字號優質項目。
(大眾日報記者 劉一穎 實習生 鄭諾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