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14 15:01:06
原標題:“外國友人在濰坊——走讀山東·文化體驗之旅”活動舉行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6月10日“外國友人在濰坊——走讀山東 ?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啟動,在濰坊工作生活的10名外國友人受邀利用兩天時間,參觀非遺項目、品嘗傳統美食,開啟了一場關于濰坊文化的奇幻之旅,感受濰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風箏、年畫、面塑、葫蘆烙畫等100件獲獎工藝品集中亮相,讓外國友人眼花繚亂。
“我最喜歡濰坊風箏,今天參觀了風箏博物館,真是大開眼界,不虛此行。”來自也門的洛大山在濰坊生活多年,但如此近距離深入感受了解濰坊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是頭一次。
風箏,從魯班初探到如今,已經走過兩千多年,是濰坊文化的典型代表,楊家埠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更是濰坊風箏的上乘之作。在楊家埠風箏博物館,洛大山不僅了解了風箏的起源、發展,還見識到了硬式、軟式、板式等多種風箏樣式。
選竹、塑形、扎制、裱糊、繪畫,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手藝支撐。通過參觀風箏制作的流程,洛大山對濰坊手藝人更加欽佩。“太棒了,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心制做的,花費了很多精力。這些手藝人不管用多少時間,只管做好他們的手藝。”洛大山說。
與洛大山不同,來自波蘭的雅各布對面塑格外感興趣。面塑藝人手指一搓,工具一推,形態各異的“七仙女”便呈現在大家面前,或頷首低眉、或抬頭賞花,衣襟隨風而起,芙蓉如面柳如眉。
方寸小核,容納大千。核雕,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濰坊核雕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展廳內,一件名為“百萬雄師過大江”的作品引來一陣驚嘆,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核桃竟雕刻出千軍萬馬的磅礴氣勢。核雕師傅隨手拿起一件作品,輕輕撥動起上面的小窗,竟真如《核舟記》里所記載的一樣,每扇窗戶都可撥動。師傅示意雅各布可以體驗一下,他一臉震驚地說:“太神奇了,我不敢動它”。
在青州,外國友人通過各種非遺項目,觸摸這座古城的文化脈搏。
青州剪刀,起源于明清,近500年歷史,72道工序方能鍛造一把好剪刀;陶藝、點茶、扎染等技藝處處體現歷史的積淀和生活的藝術;花邊大套、剪紙、泥塑等十余種民間手工工藝在青州古城景區輪番展演,深受外國友人喜愛。
出于對茶文化的喜愛,來自意大利的大明“活學活用”,為同行人員展示了自己剛學到的茶藝技巧,他想把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雖然語言不同,但音樂是共通的。昌樂鄌郚鎮是中國電聲樂器產業基地,在這里,隨處可見的音樂元素感染著每一個人。參觀完吉他生產流程后,來自也門的若川按捺不住,拿起吉他隨意彈了一段,一句“其實我不會,但我很有興趣”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夢金園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金銀細工花絲工藝充分展現了現代科技與手工造金的完美結合。
傳統藝術令人震撼,傳統美食亦不可辜負。富郭莊芥末雞、青州隆盛糕點、青州糗糕、昌邑樂川傳統面食……面對各種美食的誘惑,外國友人頻頻駐足。“好吃”“很不錯”的評價不絕于耳。
兩天的參觀和體驗行程緊湊,外國友人意猶未盡。來自巴基斯坦的巴甲心有不舍:“我很喜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前沒機會,通過這兩天,我更深地了解到了濰坊和濰坊傳統文化,很高興。”
“工藝品很漂亮,但是美食更好吃!品嘗過以后,每次都能回想起來。我覺得美食更貼近生活。”來自意大利的大明則對濰坊美食念念不忘。
濰坊是文化大市、文化強市,是中國畫都、金石之都、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此次活動進一步宣傳展示了濰坊傳統文化魅力,為在濰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搭建起了交流交往的平臺。(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蓓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