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5-25 08:57:05
原標題:突破200萬戶!這是青島的最大財富、最硬底氣
來源:青報觀象山
它們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是社會生產力,是成就青島今天、筑夢城市明天的關鍵力量。在青島,這支特殊的隊伍規模剛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5月24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一個好消息:截至5月23日,青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200萬戶。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從2016年12月突破100萬,再到如今突破200萬,青島只用了5年半。
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市場主體總量排名第5位,穩居全省第一;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量193戶,排名第3位。
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穩就業的“頂梁柱”、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青島歷來是制造業重鎮、品牌之都,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市場“弄潮兒”。它們敏銳地捕捉機遇、搏擊風浪,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城市前行貢獻力量。
“200萬”,承載著更大的產業、更多的就業、更好的民生、更強的經濟發展動能,支撐起更大的城市能級。
在最近的五年間,青島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產總值五年跨越五個千億元臺階,2021年突破1.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368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202.9萬人……這些成就的取得,市場主體居功至偉。
它們是青島面向未來的最大底氣,是實現新的城市夢想最強大的“筑夢者”。
200萬市場主體是青島市場體系培育、完善、成熟的最大自變量,而蘊藏在市場主體中的生產、管理、服務、創新和技術能力不斷積累提升,是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最可貴、最可靠、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
01
“畫像”200萬
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市場主體。
市市場監管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001023戶,同比增長6.25%;實有注冊資本83508.95億元,同比增長6.44%。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開場,副市長趙勝村現場為新注冊登記的第200萬個市場主體青島雷神數智科技有限公司頒發營業執照,并送上一份包括全套公章印章、市監法規通、青島政策通等材料的開業大禮包,為這個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增添注腳。
事實上,青島市場主體近年來呈現噴發之勢,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前2012年底突破50萬戶,到2016年年底突破100萬戶,再到2022年5月突破200萬戶。10年間,市場主體總量連續翻番。即便是在受到疫情沖擊的2020年和2021年,全市每年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30萬戶,平均每天就有八九百個市場主體“呱呱墜地”。
在這200多萬戶市場主體中,企業748474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37.40%,同比增長7.55%。個體工商戶1234854戶,同比增長5.64%,占市場主體總量的61.71%。
從市場主體類型看,民營市場主體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超98%,民營企業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超95%,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已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也正是青島的新動能所在。
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0.9%、13%、8.3%,高于全國16.2、12、1.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分別為52.5%、57.5%、59.8%,民間投資熱情高漲,微觀經濟活力增強,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總量增速放緩,但增長的質量仍然保持良好勢頭。
一季度新登記的6萬多戶市場主體中,企業占比40.87%,超出全省12個百分點;新登記企業數量為2.47萬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結構明顯優化,這為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主體的規模以及新增市場主體的變化趨勢,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經濟是否具備活力和發展潛力,同時其帶來拉動就業的實效,也能反映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今年以來的新登記市場主體中,增長率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4.7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4.6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9.3%)。
當前,一些新興的業態、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興起。特別是隨著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業態蓬勃涌現,新動能保持高速增長,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城市發展新優勢,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02
“頂梁柱”“發動機”
市場主體是一座城市運行的基本盤和“溫度計”。
200萬戶市場主體的蓬勃健康發展,推動了青島經濟行穩致遠。
2021年青島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136.46億元,比上年增長8.3%,位居全國第13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368億元,增長9.1%。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為3372.47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開門穩”。
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其數量的多少、規模的大小、增長的快慢、結構的優劣,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以2020年青島市常住人口1010.57萬計算,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量為193戶,這就意味著5個青島人里,就有一名“老板”。這恰恰是社會創業創新有活力、市場主體有信心的體現。
從國際比較來看,發達國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50戶左右,青島城市的基本盤穩定度可見一斑。
這些市場主體成長快、活力強、業態新、支撐面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穩增長、應對外部沖擊的重要著力點。
其快速發展,不僅有力支撐了青島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大關,提升了城市總體經濟實力,同時也支撐了政府財力的穩定增長。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長8.3%,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9.8%。民間投資在建項目4362個,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8個百分點。同樣2021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251.9億元,同比增長16.5%,民營稅收占同期國內稅收的比重全年穩定在六成以上。
各類市場主體是全社會財富的主要貢獻者,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磅礴力量。
市場主體活躍的“溫度計”功能,還可通過帶動就業得到驗證。尤其是在疫情沖擊下,市場主體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頂梁柱”。
200萬戶市場主體,為鞏固存量就業和吸納新增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撐。近年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新設市場主體,就業容納能力強、創業帶動就業特征明顯。
尤其對于民營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而言,對社會的貢獻大小首要因素不在于稅收,而在于就業。
就拿在市場主體中占據數量最多的個體工商戶來說,絕大部分集中在服務業,這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主要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等業態為主。調查顯示,個體工商戶平均從業人數為2.68人,以此推算,目前我市個體工商戶可以解決全市320多萬人的就業,而企業的吸納力則更強。
2021年,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33.6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吸納就業的88.1%,持續發揮著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
龐大的市場主體帶動數以萬計的城鄉基層人員擴大就業、勤奮創業、勤勞致富并先富帶后富,這也是青島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5萬元的一大支撐面,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03
一場腳步不停的“雙向奔赴”
200萬戶,這在青島的經濟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
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市場主體的培育和成長壯大,如同生命一般,離不開“土壤”和“陽光雨露”,也需要“有形之手”全程呵護。
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有膽識、會創新的青島企業家主動順應市場經濟發展潮流和緊跟城市發展戰略茁壯成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磅礴力量。
青島市場主體出現“井噴式”增長,肇始于2014年啟動的商事制度改革,從對前置審批“大刀闊斧”進行刪減,到推行“證照分離”,不斷放寬市場準入等,有效激發了民間投資創業熱情,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與財政、貨幣政策相比,“放管服”改革基本不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且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具有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
近年來,青島把簡政放權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先手棋”,不斷推進商事制度等改革,著力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為他們厚植發展壯大的土壤,并加強事中事后、公平公正監管。
去年青島發布《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推出46條創新突破政策,對標國內外最優水平,全力服務“四個全生命周期”、提升“六種服務能力”,推動青島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前列。今年3月1日《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統一規范公司、非公司制企業、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市場主體準入更加寬松便捷、市場主體退出更加兼顧效率與安全。
青島聚焦企業開辦流程、耗時、費用、便利度四個方面,深入整合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稅務發票等業務,將7個環節壓減至1個環節,0.5個工作日辦結,企業開辦效率全國領先。圍繞企業“準入、準營、準出”全周期,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
轉變市場監管執法理念,將服務挺在監管前,出臺推行服務型執法的實施意見,著力營造安全、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搭建市場監管“法規通”服務平臺,解決企業面對眾多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無所適從的問題。對市場主體“多予少取”“只予不取”,形成“放水養魚”生態。
這些改革創新抓住了關鍵點、打到了要害處,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效果不亞于財政貨幣政策投入的資金,可以說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軟投入”。市場主體強則經濟強,復雜環境下的經濟穩定恢復進程印證并強化了這一內在規律。這也正是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的目標與成效檢驗標準的深刻邏輯所在。
今年以來,青島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并舉,有力保住和催生了大量市場主體。密集出臺各項紓困惠企政策。全市推出助企紓困42條和“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市場監管部門推出抗疫情促發展“暖企行動”20條措施和“賦能青年企業家創業發展”17項舉措,優化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工具,這些都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提振市場信心。
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創新方式方法,支持企業擴投資上項目,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突出培強育新,努力打造民營中小企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做專做精“專精特新”企業,做新做優“四新經濟”企業,融通融合大中小企業。
市場主體興,則國民經濟興。當前市場主體創業發展仍面臨不少掣肘,然而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挑戰,保住市場主體、“留得青山”,并努力使市場主體更加活躍、“青山常在”,青島經濟發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 | 吳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