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2-05-06 08:54:05
原標題:山東生態農場:“211”,田野里的黃金鏈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據新華社濟南電(記者王念、張志龍、賈云鵬)夏始春余,葉嫩花初,魯西北平原的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行走在田間地頭,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麥田無邊無際、生機盎然。
日前,記者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賈莊村看到,這里的麥苗長勢尤其喜人。當地莊稼人說,去年受多年罕見的秋汛影響,小麥播種時間較往年晚了半個多月,但苗情依然很好,預計今年畝產不會低于1300斤。
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小麥苗情還能逆轉,探尋其中緣由,賈莊村村民鄭雷告訴記者,成功的秘訣是“211”。面對記者的疑惑,鄭雷嘿嘿一笑:“這可不是大學那個‘211’,而是田野里的‘211’。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兩個人加1千畝地再加1萬頭豬。”
鄭雷口中的“211”,是賈莊村黨支部與平原土地魯望公司共同探索開發的種養循環生態農場模式。鄭雷受聘擔任“農場主”,負責1千畝地的種植。他告訴記者,事實上,這是一個“豬—沼—糧”規模化種養循環的綜合體。“麥田里大量使用有機肥,土壤結構得到改善,我負責的這1千畝地已經連續3年實現增產。”
一個人管理上千畝莊稼,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鄭雷說,土地連片整治,機械耕作,水肥一體化指針式噴灌,采用供種統一、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等“六統一”技術,效率大大提高,“如今種莊稼再也不打‘人海戰術’了”。
鄭雷是“211”里“兩個人”中的一個人,另一個人是他的同事王二旗,負責管理1萬頭豬的養殖場。順著鄭雷手指的方向,麥田南邊不遠處有一個顯眼的養殖場。王二旗告訴記者,現在場里生豬存欄9000多頭,今年截至目前已出欄3000多頭,價格隨行就市。
“與傳統養殖場不同,這里的豬舍全封閉式管理、全自動喂料、全自動環境控制、全漏縫地面清糞,達到了‘五星’標準。”王二旗把養殖場管理得井井有條。
平原土地魯望公司環保工程師馬宏偉介紹,對于養殖場而言,養好豬只是一個方面。1萬頭豬1年大約排泄3650噸固體糞便,處理不當是污染,用好了就是資源。因此,“211”種養循環生態農場配套建了無害化糞污處理中心。
馬宏偉說,原來糞污處理辦法就是沉淀后排到河溝里,現在通過管道收進固液分離機,干濕分離后發酵處理,固體做成有機肥料,液體通過自走式指針噴灌機還肥于地。沼液富含氮肥,能夠促進小麥蛋白質積累,還能提升土壤地力,避免環境污染,可謂一舉多得。
記者采訪了解到,桃園街道22個村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流轉整合2萬余畝土地,引進龍頭企業共同發展規模化種養業,建起16個種養循環生態農場。“211”的“農場主”和養殖場負責人里有碩士,有學農學的本科生,也有當地的種田和養殖能手。“地上種糧—糧變飼料—飼料養殖—養殖產糞—糞肥還田—土壤改良—品質原糧”的循環種養模式,串起了一條資源變廢為寶、向高質量發展要效益的“黃金鏈”。(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